與天爭道行不行?南橫半世紀滄桑

南橫公路,在921過後,邁向長達13年的復健之路,重新開放一年多,上個月,明霸克露鋼便橋,就在豪雨中再度被土石沖毀,路又斷了。也不禁讓人思考,生活便利與山林保育,如何達到平衡,才能免除大自然的反撲帶來的威脅。

明霸克露橋便道遭到損毀,現在緊急做一個鋼便橋,可以供行人通行。

桃源區住戶 田先生:「從八八(莫拉克風災)到現在,都是會造成這種狀況,家 還是要回家。」

回家的路如此艱辛,花上13年復健的南橫公路,遇到接連兩個颱風,又打回原形。

明霸克露橋便道在去年通車,這個便道特別架高,以及用了鋼柱,結果還是遭到土石流沖毀,不禁要有人問,難道還要繼續跟大自然來爭道嗎?

屏科大工學院長 陳天健:「之前原有的這個明霸克露橋,這樣的路線來看的話,跟土石流的空間,它流動的地方是交會的。」

公路局甲仙段長 鄭敏華:「本來這個(水文)調查是發現,這個地方已經是趨於穩定,但是在這個盧碧颱風(2021)的時候,又造成這個地方,造成比較大規模變動,對於永久的路廊,我們還要繼續地一個調查,大概還要10年的觀察。」

遇天災,地形地貌不斷改變,但居民等不了這麼久。

屏科大工學院長 陳天健:「全台有1700多條的土石流潛勢溪流,其實我們整個 這麼多年觀察下來的話,一直持續在發生土石流的溪流,其實在數量裡面其實是不多,大部很多可能在5年10年內,它大概就已經恢復到穩定狀態。」

專家認為,在玉穗溪上蓋回明霸克露橋,已經是難行中的可行辦法。

屏科大工學院長 陳天健:「在土石流的橋梁,當然不可以有橋墩的部分,所以這種長跨徑的橋,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交通部次長 祈文中:「現有鋼便橋的上游側,我們去要規畫,來設置一個預鑄混凝土,大跨徑的箱型梁,原則上它是3跨,而且落墩都避開深槽區,橋面高 已經提高了18公尺,我們目標114年的8月可以完工。」

只是彎曲的南橫公路上,土石流不是唯一的威脅,還得面臨落石、地基流失,及複合型災害,山林如何養息,水土保持何時有效介入,在在才是讓這條回家的路更安全順暢。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仁愛鄉善後清理 風雨欲來心驚膽戰
雷雨胞籠罩南台灣 上班交通大打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