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疫情前相較 上船船員減25%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引述,國際運輸工人聯盟(ITF)祕書長寇頓(Stephen Cotton)表示,與疫情大流行前相比,加入船舶的船員減少多達廿五%。ITF提醒,全球需為這些疲憊不堪的船員「最後爆發的那一刻」做好準備。

國際航運公會(ICS)表示,因疫情約有十萬名船員被迫困在船上已超過三至九個月時間,其中有許多船員甚至沒有在陸地上休息過一天,約有十萬名船員則是被困在岸上,無法登上他們要前往工作的船舶。

ICS指出,Delta變種病毒持續在許多亞洲國家肆虐,全球一百七十萬名國際船員中,有不少人已被許多國家(地區)限制上岸,甚至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即使是上岸就醫都不行。ICS估計,只有二點五%的船員有接種COVID―19疫苗。

聯合國將此種情況稱為「海上人道主義危機」,有鑒於船舶運輸占全球約九成貿易,不斷擴大的疫情危機,也對供應鏈構成一定威脅,例如石油、食品、電子產品、鐵等,認為各國政府應將船員歸類為不可或缺的工人。

ICS祕書長普拉騰(Guy Platten)分析,目前印度、菲律賓、印尼,都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也對第二次全球船員換班危機感到相當不安。他引述一名船長轉達船員心聲,「已經有七個多月沒有踏上陸地,不確定什麼時候才能回家」,有船員因此在船上落淚。

據全球海事論壇資料顯示,今年六月有將近九%商船船員在合約到期後仍被困在船上,高於今年五月的七%。而在過去沒有疫情的正常時期,平均每月約各有五萬船員上下船。

中國大陸相關單位認為,新的船員危機來自於包括韓國、阿聯酋等地區的防疫限制,這些地區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對來自或造訪過某些國家的船員進行強制PCR檢測,到徹底禁止船員換班或靠泊。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亞洲船員可以正常換班的國家,可能是日本及新加坡。

國際慈善組織「海上人權」執行長哈蒙(David Hammond)表示,國際海事組織(IMO)總計有五十五個成員國將船員列為關鍵工作者,但他也提出疑問「其他一百一十九個成員國及準成員國呢?」目前實際情況是供應鏈無法顧及多數船員的情況,這是很令人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