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 改善通風可降風險

疫情雖未完全消失,但大家已與病毒共存,過往的限制也逐漸鬆綁;然而專家建議改善通風設備非常重要。(記者李榮/攝影)
疫情雖未完全消失,但大家已與病毒共存,過往的限制也逐漸鬆綁;然而專家建議改善通風設備非常重要。(記者李榮/攝影)

新冠肺炎疫情已逐漸日常化,與病毒共存成為應對的主軸,多數美國人正紛紛摘下口罩,不再保持社交距離,雖然有些人還是不願意或者無法接種疫苗。然而事實上,在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和遏制疫情大流行方面,還有許多方面可以加強,例如「改善通風」就是專家認為阻斷病毒傳播的重要工具之一。

據健康媒體CaliforniaHealthline.org指出,愈來愈多流行病學家和氣溶膠科學家表示,如果企業願意投資,改善通風可能是對抗新冠病毒的有力工具。

報導指出,科學家多年來的研究已經知道,良好的通風可以降低流感和麻疹等呼吸道疾病的傳播,但將改善通風作為阻止新冠病毒傳播的第一線防禦方法的構想,直到今年的3月才受到關注。白宮在該月展開一項倡議,鼓勵學校和職場評估和改善通風。

●聯邦撥款 鼓勵更新設備

聯邦政府的「美國救援計畫法案」(ARPA)為學校的通風檢查和升級提供1220億元資金,並為州和地方政府提供3500億元,用於包括通風和過濾等各種社區在疫情之後的復原工作。白宮還鼓勵私人雇主自願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並提供指引。

在白宮倡議出台之際,許多員工經歷了兩年的遠距工作後返回辦公室,但同時具有高度傳染性的BA.2 Omicron變種也逐漸擴散。專家表示,如果得到普遍的認同,對室內空氣品質的關注將有助對抗新冠病毒及其他疾病,同時阻止其他疾病的傳播,並減少哮喘和過敏發作。

科學家強調,通風應該被視為三管齊下打擊新冠病毒的策略之一。除了疫苗接種可以提供最佳的抗感染保護外,佩戴高品質且貼臉的口罩可降低接觸病毒顆粒的機率達95%。而改善空氣流通將提供額外的保護層,對於尚未完全接種疫苗、免疫系統較弱者以及年齡太小無法接種疫苗的兒童來說,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工具。

遏制疾病在室內傳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使用室外的新鮮空氣,或透過高效過濾器,盡量頻繁地更換室內不新鮮的空氣。維珍尼亞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馬爾(Linsey Marr)就表示,倘若沒有進行更換,「如果房間裡有人生病,病毒顆粒就會累積更多。」

●每小時換氣5次 風險降一半

根據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引用的研究,每小時換氣五次可使新冠病毒傳播風險降低一半。然而,現今大多數的建築物每小時僅更換一到兩次空氣。其中部分原因是因為由專業團體「美國採暖、製冷和空調工程師協會」(ASHRAE)制定的行業通風標準,屬於自願性質。儘管該協會在2020年發布了新的通風指引,希望降低接觸新冠病毒的機率,但通常制定通風標準是為了減少不良氣味和灰塵,而不是控制病毒。

其實,聯邦機構對室內通風幾乎沒有管轄權。環保署規範室外空氣品質標準,而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僅對醫療保健設施執行室內空氣品質的要求。

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辦公大樓、倉庫和其他工作場所已經改造通風設備,達到美國採暖、製冷和空調工程師協會建議的升級,也沒有官方機構對此進行全國性的調查。但是,隨著設施管理人員力圖尋找讓員工安全返回工作的方法,倡導者表示,通風問題將愈來愈常被討論。

華盛頓州一家啟蒙中心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升級示例。聯邦政府資助的33個幼教項目的設施和維護作業經理沃德(R. Brent Ward)表示,現在這些設施的通風系統只將室外空氣抽入建築物中,取代過去將新鮮空氣和再循環空氣混合在一起的做法。他表示,通風升級僅花費3萬元,使用聯邦啟蒙計畫的正常營運補助金資助。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紐約市警員地鐵結伴巡邏 市長喊停 稱「單打獨鬥」更能有效運用警力
潘斯「形象翻轉」力抗川普推翻大選壓力 民主黨人也讚
川普2024若不選 共和黨可能「7搶1」

全球疫情大流行
珠海開展3天封控 市民憂心成「下個上海」 連夜拎行李落跑
上海解封3周仍禁餐館內用 民生未恢復正常
次世代疫苗將問世 有望對抗新型變種
建議孕婦打疫苗 新生兒出生至6個月有抗體
注意長新冠 日病患因後遺症遭解雇
網紅入住民宿遭「人體分析」結果讓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