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臺北談一場戀愛」 從老電影感受浪漫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臺北建城140週年紀念活動「電影中的臺北」即日起至17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129、131展間舉辦「與臺北談一場戀愛:文學.愛情.臺北城」主題展覽,規劃3大主題的珍貴電影拍攝紀錄影像,以多元方式展現臺北的歷史變遷與文化底蘊,並帶領遊客重新探索臺北的多元魅力。

3大展區 展現臺北多元文化魅力

「與臺北談一場戀愛:文學.愛情.臺北城」主題展覽昨日開幕,以「電影中的臺北」為核心概念,揭開電影與臺北之間的關係,分為「臺北製片廠:製片廠、攝影機與膠卷」、「臺北電影院:武昌街、畫報與電影本事」、「看見臺北:愛情、文學與電影」3大主題,從跨時代的電影精采影像中,選取具代表性的片段,搭配電影原著、劇本和影片中出現的臺北場景,以及文件的疏理與講座,呈現臺北風雨歲月的痕跡,邀請民眾一同探索臺北不同的角落與面向。

珍貴影像 體驗「臺北製片」時代意義

「臺北製片廠:製片廠、攝影機與膠卷」展區,以在臺北電影歷史中扮演關鍵角色的3大公營製片廠,中國電影製片廠、臺灣省電影製片廠,以及中央電影公司製片廠為主角,透過文字、影像及電影底片等展品,帶民眾穿梭3個性質各異的製片廠,體驗「臺北製片」的時代意義;其中,臺製廠是臺灣電影發展歷程中第一個大型的電影製片廠,曾拍攝首部彩色新聞片《四十四年國慶特輯》、劇情片《罌粟花》等。

復刻西門町電影街 走進記憶迴廊

60、70年代的西門町是臺北市電影院薈萃之地,一條武昌街即設立多家電影院,裝載著許多人的青春年華。「臺北電影院:武昌街、畫報與電影本事」展區透過繪製當時的地圖、展示電影宣傳品「電影本事」、早期各式票種的電影票等,以及1977年《我是一片雲》臺北首輪放映時的票房紀錄複製品,引領民眾走進記憶迴廊,認識在尚未有電腦紀錄的年代,如何宣傳電影、劃位、統計票房等。

原著、劇照交錯 感受城市脈動

「看見臺北:愛情、文學與電影」展區則透過電影原著文本和臺北場景的相關劇照,從跨時代的精采影像中,以及《我是一片雲》原著劇本等珍貴展件的陳展,呈現臺北老電影中的歷史與浪漫,同時透過趣味遊戲,讓民眾了解臺北市電影委員會在臺北拍片環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另外,為深化「電影中的臺北」主題,還特別安排系列專題講座,將於明後2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視聽室舉辦,邀請引言人陳煒智、沈欣柏攜手文學新銳林文心、資深媒體人蘇詠智等分享獨到見解。

活動並串聯多個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地標,打造不同的戶外放映體驗,例如,北投製片廠、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西門紅樓北廣場等標誌性場所變身為「星光電影院」,觀眾將在這些充滿歷史底蘊的地標下,欣賞《揚子江風雲》、《阿嬤的夢中情人》、《大俠梅花鹿》等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感受臺北城的文化脈動與時代變遷。

展場設置主視覺拍照區,提供民眾拍照留念。(記者劉昕翊攝)

「臺北製片廠:製片廠、攝影機與膠卷」展區,透過文字、影像及電影底片等展品,帶民眾穿梭3個性質各異的製片廠。(記者劉昕翊攝)

60、70年代的西門町是臺北市電影院薈萃之地,展覽特別繪製當時的地圖,提供民眾回憶青春年華。(記者劉昕翊攝)

電影宣傳品「電影本事」雙面單色印刷居多,一面是當日放映影片的劇情簡介,另一面則可能是下期電影預告。(記者劉昕翊攝)

早期不同票種的電影票常以不同顏色區分,以標示座位區域與票價。(記者劉昕翊攝)

1977年《我是一片雲》臺北首輪放映時的票房紀錄複製品展示,引領民眾認識過往年代尚未有電腦紀錄時,如何統計票房。(記者劉昕翊攝)

「看見臺北:愛情、文學與電影」展區透過電影原著文本和臺北場景的相關劇照,從跨時代的精采影像中,呈現臺北老電影的歷史與浪漫。(記者劉昕翊攝)

《我是一片雲》原著劇本,留有作家瓊瑤親筆註記。(記者劉昕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