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研究!烏龍茶茶飢素可強身 普洱茶消脂素可防身

興大生物科技學研究所製茶產學聯盟主持人曾志正發表研究結果,烏龍茶茶飢素可強身、普洱茶消脂素可防身。(圖:興大提供)
興大生物科技學研究所製茶產學聯盟主持人曾志正發表研究結果,烏龍茶茶飢素可強身、普洱茶消脂素可防身。(圖:興大提供)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製茶產學聯盟主持人曾志正講座教授,從事飲茶科學研究二十餘年,今天(3日)在興大舉辦研究成果發表會,並表示,烏龍茶含特有成分「茶飢素」(teaghrelin),有提升生理機能的強身效果。普洱茶富含「消脂素」(strictinin),具有抗病毒抗菌等功能,達到抵禦外來病源的防身效果。

興大生物科技學研究所製茶產學聯盟主持人曾志正的研究團隊,在國科會「精準健康之新世代農業」專案研究計畫與小產學「升級臺灣既有生技產品產學聯盟」支持下,取得更多新成果,近期發表十餘篇國際論文。曾志正說,飢餓素是人體重要的荷爾蒙,調控其他荷爾蒙,例如,生長激素、胰島素等,來執行人體許多重要生理與代謝功能。隨年紀漸長,飢餓素分泌量漸少,許多老化現象漸漸出現。飲用含茶飢素的烏龍茶,可藉由啟動飢餓素接受器,來代替執行其負責的生理功能,達到品茗老饕們宣稱的抗老化、強身的功效。

除了已發表的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等生理功效外,興大獸醫學系副主任陳文英教授指導博士生卓千棻論文研究的兩個動物試驗成果顯示,帕金森氏症老鼠模式試驗中,茶飢素可藉由移除腦細胞內受損的粒線體、製造新的正常粒線體,供應腦部細胞正常訊號傳遞所需能量,達到減緩帕金森氏症。其次,肌少症老鼠模式試驗中,餵食茶飢素可提升肌肉合成、減緩肌肉降解,有效減緩肌少症。此兩項成果提供科學論證,讓茶飢素或含茶飢素的烏龍茶飲可運用在年長者的日常醫療保健。

成功大學醫學院藥學系郭賓崇教授負責解析臺灣常見的茶種與泰國合作實驗室所提供的茶樣。分析結果顯示,金萱(台茶十二號)、青心大冇、大葉種的紅玉(台茶十八號)、阿薩姆、普洱茶、台灣山茶及泰國野生茶,雖含有類似茶飢素成分,但因其立體結構太大,無法進入飢餓素接受器,所以不具茶飢素功效。有功效的茶飢素成分,僅存在於少數小葉烏龍茶種,如:青心烏龍、四季春、翠玉(台茶十三號)。此外,曾志正教授2022年於鹿谷茶區找到一個茶種品系兼具青心烏龍與四季春兩對茶飢素,取名為青春烏龍。

針對消脂素,曾志正研究團隊除了已發表的抗流感病毒、抗菌、抗肥胖、促進排便、防蛀牙等功效外,又新添三個新的功效,包括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興大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所長徐維莉特聘教授,以同為乙型冠狀病毒(b-coronavirus)的鼠肝炎病毒做試驗,證實消脂素可有效抑制乙型冠狀病毒,推測消脂素具廣效非專一性的病毒抑制活性,對各式套膜蛋白包裹的病毒,均有相當好的抑制效果;其次,成功大學食品安全衛生暨風險管理研究所陳容甄副教授,經高尿酸老鼠模式試驗發現,餵食消脂素能有效抑制老鼠肝臟尿酸生成酶活性、降低血液中尿酸濃度,預防痛風、減緩發炎反應,同時也改善腸道菌相,增加益菌、減少壞菌。另外,陳文英教授以類乾癬老鼠模式試驗發現,餵食消脂素能降低發炎、有效減緩乾癬程度,但也發現以普洱茶萃取複合成分(咖啡因、苦茶鹼、兒茶素、消脂素等)效果,優於僅使用消脂素或其他單一成分,推論乾癬處理時,內服外敷使用複方成分應該優於單一成分。

消脂素常以微量成分,普遍存在於植物中,目前知道唯一的例外是普洱茶樹,來自不同區域的普洱茶,其消脂素含量差異甚大,經常約占2-5%,少數品系可高過10%,取代兒茶素成為最主要的多酚成分。因此,普洱茶可視為獲取天然消脂素最重要的來源。曾志正指出,喜愛普洱茶的老饕們所宣稱各種功效,基本上都在研究團隊以科學方式針對消脂素做功效評估,得到一致的驗證,說明消脂素是普洱茶能被視為草藥的主要功效成分。

曾志正說,飲茶養生是指喝含茶飢素的烏龍茶與含消脂素的普洱茶,但並非所有茶品名稱標示為烏龍茶或普洱茶都含有此兩個功效成分。任何茶種都可以製成烏龍茶,當然口感迥然不同,更重要的是僅有少數茶種含有茶飢素,值得產業界建立品管分析,逐批檢測茶產品中茶飢素含量,將其視為產品功效或指標成分。

此外,為使對腦神經與腸胃的刺激減少,烏龍茶可經反覆烘焙陳放轉化成口感溫潤醇厚的熷烏龍茶,但製作過程必須保留茶飢素。普洱茶來源不同,其消脂素含量差異度大,更需要逐批檢測分析。經渥堆轉化的熟普洱茶雖口感滑順,但基本上消脂素與兒茶素等多酚功效成分,均被降解殆盡。消脂素長時間暴露在超過70°C的環境下,會被裂解,因此普洱茶不宜烘焙轉韻。興大曾志正教授表示,飲茶的養生,值得大家用心品嚐領會,含茶飢素與消脂素的茶品,更可視為機能性素材,將台灣茶產業提升到醫療保健應用。(寇世菁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