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自然史博物館開幕 展出60多年蒐集珍藏標本

興大自然史博物館開幕,珍貴標本初亮相。(記者徐義雄攝)
興大自然史博物館開幕,珍貴標本初亮相。(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兩億年前恐龍胚胎化石、長達四公尺的鱷魚皮、台灣第二大的大王魷魚標本、亞洲象馬蘭的象鼻、巨黿標本、帶有人類基因的實驗山羊標本、世界最大節肢動物的甘氏巨螯蟹標本,各式珍貴及世界級的大型動植物標本初次亮相。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自然史博物館展二十二日開幕,展出六十多年來生科系師生所蒐集的動物及植物標本及生科系校友及民間標本師所捐贈的珍藏標本。

此館歷經三年籌備開幕儀式,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興大校長薛富盛、興大前校長/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李德財、生科院院長陳全木等人揭開序幕。

陳全木表示,生科系源起於民國四十五年設立的植物系,與八十三年成立的動物系整併成立生命科學系,師生累積豐富而龐大的標本,包含各式植物種子、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標本,教學跟研究上都是相當重要的資源,也是國內大學生科領域少數擁有完整標本館的學校。

興大自然史博物館開幕,珍貴標本初亮相。(記者徐義雄攝)
興大自然史博物館開幕,珍貴標本初亮相。(記者徐義雄攝)

全新規劃的自然史博物館,發想源起於他看到生科系吳聲海老師將一批批的標本送到科博館,因而萌生將這些珍貴的教學研究資源留在學校的想法,著手籌設博物館。

展出的標本,既有的標本外,興大傑出校友清大李家維教授提供了許多特色的植物展品,國際知名的恐龍化石學者、生科院客座教授黃大一提供兩億年前的恐龍胚胎化石生物標本。南投埔里標本製作師陳達智,協助製作鱷魚皮的鞣製、山羊的骨頭跟毛皮的標本,提供典藏多年的石虎與大冠鷲標本。

興大生科系鄭任鈞老師協助亞洲象馬蘭鼻子的展品製作與分布於台灣各地的蜘蛛標本,莊銘豐老師與特生中心合作,展示台灣特有種的鳥類標本,何瓊紋老師製作台灣第二大的大王魷魚浸製標本,許秋容老師提供花卉跟藤蔓的標本。

興大自然史博物館開幕,珍貴標本初亮相。(記者徐義雄攝)
興大自然史博物館開幕,珍貴標本初亮相。(記者徐義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