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撫傷痛番外篇】真實人物搬上舞台劇 《藏畫》團隊拜訪劇中角色後代尋線索

劇作家施如芳攜手飛人集社劇團製作舞台劇《藏畫》,創下票房佳績。(飛人集社劇團提供;陳又維攝影)
劇作家施如芳攜手飛人集社劇團製作舞台劇《藏畫》,創下票房佳績。(飛人集社劇團提供;陳又維攝影)

劇作家施如芳攜手飛人集社劇團製作舞台劇《藏畫》,以陳澄波、陳澄波妻子張捷、陳澄波次女陳碧女及山岳攝影師方慶綿為主角。田調時,製作團隊拜訪陳碧女長子張光文、方慶綿長子方重雄,獲得不少編劇上的線索。

1947年3月25日,畫家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期間,代表嘉義市民向國民政府軍隊和平談判,卻在嘉義火車站前遭公然槍決。妻子張捷強忍悲傷,以家中門板運屍,並請人拍攝遺照,保留丈夫受難時穿的衣服,為冤死留下證據。為避免情治單位搜查,將陳澄波遺留的一萬八千多件作品藏於住家閣樓,延續他的藝術生命。

《藏畫》的主角除了陳澄波及張捷,還有陳澄波二女兒陳碧女,以及山岳攝影師方慶綿。陳碧女是日本時代接受高女教育的「新女性」,因目睹陳澄波遭槍斃,具繪畫長才的她從此封筆,讓編劇施如芳特別有感觸;方慶綿則是經由專家檢視陳澄波遺照的玻璃底片後,從當時的技術及器材推測,可能他就是當年拍攝遺照的攝影師。

施如芳特別感謝陳澄波家屬及方慶綿家屬的信任。
施如芳特別感謝陳澄波家屬及方慶綿家屬的信任。

製作前期的田調階段,施如芳及導演石佩玉曾拜訪陳碧女長子張光文、方慶綿長子方重雄。石佩玉坦承,面對劇中人物家屬時內心有些忐忑,「畢竟難免會談到過去的歷史,擔心對對方造成傷害。」施如芳則表示,「經由接觸劇中角色的血脈,更意識到我們是把真實人物搬上舞台劇,必須對他們負責。」

然而透過訪談,也讓施如芳找到更多編劇上的線索。根據張光文的說法,陳碧女在嘉義高女畢業旅行時登過阿里山,還留下一張在神木下的大合照。這張相片也成為串聯《藏畫》的關鍵,讓阿里山成為劇中角色彼此生命交織的重要場景。

製作團隊拜訪方重雄時,則首度得知方重雄曾經歷白色恐怖的迫害,「我把這段故事放進《藏畫》,讓角色更立體。」施如芳表示,特別感謝陳澄波家屬及方慶綿家屬的信任,才能有現在的《藏畫》。

更多鏡週刊報導
【娛樂透視】《藏畫》揭陳澄波新史料 劇場美學撫慰台灣傷痛
【舞台劇撫傷痛1】《藏畫》費時12年編劇 揭陳澄波妻子如何成就一代畫家
【舞台劇撫傷痛2】陳澄波遺照裡的張捷令人動容 1張相片成為劇本推進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