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撫傷痛5】飛人集社史上最大規模演出 觀眾看完戲還有「售後服務」

《藏畫》讓陳澄波、陳澄波妻子張捷、陳澄波次女陳碧女及山岳攝影師方慶綿各自擔綱分場主角。(飛人集社劇團提供;陳又維攝影)
《藏畫》讓陳澄波、陳澄波妻子張捷、陳澄波次女陳碧女及山岳攝影師方慶綿各自擔綱分場主角。(飛人集社劇團提供;陳又維攝影)

舞台劇《藏畫》以陳澄波妻子張捷為核心人物,原先製作團隊擔心一般觀眾較不熟悉劇中角色及非線性敘事手法,但去年在台北及嘉義演出皆創下完售佳績,不少觀眾看完戲後,還因為想進一步了解歷史去查資料,希望更認識這塊土地的故事。

《藏畫》採非線性敘事,讓陳澄波、陳澄波妻子張捷、陳澄波次女陳碧女及山岳攝影師方慶綿各自擔綱分場主角,以對四人皆具意義的阿里山為重要背景,讓彼此生命交織,並由張捷貫穿全劇。飛人集社劇團以「人、偶、影」複合表演形式,試圖在悲慟歷史下帶出冷靜的距離,給觀眾更豐富的感受。

製作人莊菀萍透露,包含操偶的表演者在內共有11名演員,是飛人集社劇團迄今規模最大的作品。去年台北場製作成本逾400萬元,其中以人事費占約6成為大宗,經費來源除了自籌款及企業贊助,還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合作,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場地及部分經費,並與劇團分潤票房收入。

《藏畫》去年在嘉義場演出前舉行導聆活動,吸引大批觀眾參與。(飛人集社劇團提供)
《藏畫》去年在嘉義場演出前舉行導聆活動,吸引大批觀眾參與。(飛人集社劇團提供)

《藏畫》除了去年在台北及嘉義演出創下完售佳績,更成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首部開演前全部場次門票售罄的作品。專案行銷劉又菱表示,原本擔心在議題、表現手法上會對觀眾造成挑戰,沒想到在票房表現及關注度上都超過團隊預期。

莊菀萍表示,從《藏畫》的票房及反饋來看,觀眾對台灣歷史類型的戲劇有不小的需求,對史實或角色不熟悉的人,看完戲後也因為想了解去查資料,希望更認識這塊土地的故事。團隊也架設網站解說作品的緣起脈絡與製作過程,「算是售後服務,讓大家即使離開劇場,也能得到收穫。」編劇施如芳則強調,「就算相當了解陳澄波的人,來看《藏畫》一定能有不一樣的體會。」

更多鏡週刊報導
【娛樂透視】《藏畫》揭陳澄波新史料 劇場美學撫慰台灣傷痛
【舞台劇撫傷痛1】《藏畫》費時12年編劇 揭陳澄波妻子如何成就一代畫家
【舞台劇撫傷痛2】陳澄波遺照裡的張捷令人動容 1張相片成為劇本推進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