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觀察 | 2009年以來航天資本市場退出交易額累計達500億美金,收購為主、上市為輔

編者按:本文來自航天十二院和航天馭星聯合撰寫的《商業航天簡報》,36氪經授權發佈。

作者:航天馭星 池國花、楊立成

原文題目:國際商業航天資本退出路徑概況

編輯:喬雨萌(qiaoyumeng@36kr.com)、石亞瓊 (syq@36kr.com)

**

2020年第二季度的航天產業投融資報告顯示,2009年以來衛星、火箭等航天基礎設施公司累計創造了500億美金的市場退出交易額,其中大部分市場退出以收購的方式完成。

隨著全球商業航天資本市場日益成熟,商業航天領域的收購交易頻次呈現總體上升的趨勢。在過去的12年中,2019年共發生了18筆交易,為商業航天公司收購交易活動最為頻繁的一年。新冠疫情沒有抑制商業航天領域的收購活動,截至到9月底,2020年全球商業航天市場共出現了10筆收購交易。

被收購方既有剛成立的初創企業,也有創立幾十年的老牌企業。對於初創公司而言,收購活動可以為公司運營注入新鮮的資本。對於成立時間較早的老牌企業的投資者和股東而言,收購是一個通過交易變現資本的絕佳機會。多數企業在被收購之後將繼續保持原有的業務線。

收購方通過交易可以實現上下游和各個分系統整合,通過合併具有一定技術經驗和優勢的團隊,補充並增強自身的業務能力,形成一套整合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如Amergint技術公司主要從事衛星地面系統研發,通過收購獲得了航天器研製能力。火箭實驗室公司通過收購衛星硬件製造商,獲得了衛星平台研發能力和技術,可以提供火箭發射和衛星平台一站式服務平台。對於收購方而言,如何將收購過來的多家公司整合到一起、發揮協同作用是一大挑戰。此外,獲得海外業務和分支機構也是收購方參與交易的動因之一,如日本三井物產和山佐株式會社通過收購太空飛行工業公司拼單發射業務,獲得了在美國運營的分支機構,同時進入了此前未涉足的商業航天領域。

除了常見的合併和收購方式,掛牌上市也是私人商業航天公司退出市場的方式之一。2019年10月24日,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公司完成了與風險投資公司Social Capital Hedosophi(SCH)的合併,並於10月28日正式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了第一家上市的私人太空旅遊航天公司。2020年9月,向宇宙飛船提供「最後一英里配送」服務的太空運輸公司Momentus考慮通過收購Stable Road Capital旗下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實現公開上市,預計收購交易達成後的估值大約為10億美元。儘管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呈現總體下滑趨勢,公開上市的成本和難度係數上升,但維珍銀河公司、Momentus等私人航天公司的上市路徑意味著商業航天公司退出市場的機會和途徑變得更加多樣。

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正在不斷探索和完善資本退出的方式和途徑,形成資本從進入到退出市場的閉環。目前國內商業航天資本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階段,雖然也有一些小規模的併購案例發生,但大部分企業仍處在前期吸納資本的階段。如果商業航天創業公司能夠借鑑一些國際經驗,讓風險投資機構在前期投資階段就可以看到未來相對清晰的資本退出路徑,則有望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到商業航天領域,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注入更多的動能和活力。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