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王大漲原因找到了!中國至美東貨櫃運費月飆1.1倍 挑戰2年高峰 萬海攻漲停

因為紅海危機持續惡化,打亂全球海運貿易路線;空置貨櫃短缺、港口擁擠與第三季傳統旺季即將到來,運價近期大漲。(圖片來源/Maersk官網)

周三台灣人工智慧(AI)概念股略為降溫,多數下跌,反而是航運股最夯,萬海與中櫃攻上漲停,因為丹麥航運集團馬士基(Maersk)受惠於貨櫃市場需求強勁,一個月內第2次上調2024年全年財測。

AI指標股緯創與緯穎小跌0.4%,廣運跌2.9%,但貨櫃三雄齊漲,萬海(2615)大漲8元收88元,長榮上漲2.8%致217元,陽明上揚6.2%至80.4元,散裝貨運股也揚帆,中櫃上揚3.69元收41.1元,裕民上漲2.8%,慧洋上漲1.7%。

貨櫃三雄齊漲

萬海近2周大漲28%,創2022年8月以來的21個月新高,長榮接近3年高峰,原因是馬士基6月3日調高財測,《路透》報導,這家全球第二大貨櫃航運集團預估2024年EBITA盈餘介於70億至90億美元之間,比先前預測的40億至60億美元區間,高出30億美元。

被視為世界貿易晴雨表的馬士基指出,現在看到港口進一步擁塞的現象,特別是在亞洲和中東,帶動貨櫃運費更上一層樓。馬士基預期,貨櫃貨運價格上漲和港口更加擁擠將有助於2024年下半年實現更強勁的業績。

該公司周一表示,地中海和亞洲港口面臨嚴重的碼頭擁堵,導致商船班期大幅延誤,馬士基還預計2024年自由現金流至少為10億美元。

整體來看,4個因素刺激運價上漲,包括紅海危機持續惡化,打亂全球海運貿易路線;空置貨櫃短缺、港口擁擠與第三季傳統旺季即將到來,混亂狀況彷彿回到疫情供應鏈危機期間。

中國到北歐運價1個月大漲2.5倍

報價平台Xeneta首席分析師桑德(Peter Sand)表示,全球海運供應鏈存在多種不確定性和中斷,最近運價飆升的速度和幅度讓市場感到驚訝。

6月初,從中國發往北歐的40英尺(12公尺)貨櫃即期運價約為4,615美元,幾乎是5月1日的3.5倍,但是低於2022年1月的歷史高峰14,407美元。

中國至美國東岸即期貨櫃運價6月初為6,061美元,相當於5月1日運價2,772美元的2.2倍,2022年1月曾創下11,900美元的歷史新高。

5月份,馬士基公告第一季財報時上調2024年全年獲利預期,理由是需求強勁,而且由於貨船繞道航行的時間更長,以避免紅海衝突,也帶動運費上漲。

海運貨櫃供不應求的困境可以追溯到去年12月,當時馬士基開闢新航線,Hapag-Lloyd和其他航運公司將貨船改道遠離紅海和蘇伊士運河,避免葉門叛軍胡塞武裝無人機和飛彈的攻擊。

第三季為海運旺季

從中國至歐洲、從中國至美國東海岸航線的船舶也繞到非洲,繞道給整個依賴遠洋船舶運輸的供應鏈帶來連鎖反應:供應中斷和更高的成本,而這些貨船運輸約80%的國際貿易量。

專家表示,隨著沃爾瑪等美國零售百貨業者為即將到來的學校開學季、感恩節和聖誕節假期作準備,訂購大量商品,現貨運價有望持續上揚。

國際貨運物流平台Freightos研究主管Judah Levine表示:「短期內,我們會看到運費大幅上漲和更多延誤等運能嚴重緊縮的情況。」

諮詢服務公司Linerlytica最近發布報告表示,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港口擁堵,給過度緊張的貨櫃運輸市場帶來壓力,而市場已經因船舶空間和設備短缺,陷入困境。

新加坡是世界第二繁忙的貨櫃港口,目前經歷嚴重的延誤。Linerlytica指出,一些貨船不在那裡停靠,從而擾亂下游港口的時間表。

Everstream Analytics首席產業長Koray Kose表示,斯里蘭卡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空貨櫃堆積如山,但是中國和新加坡卻是短缺貨櫃。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美超微梁後見的神秘嘉賓是黃仁勳 見自家GPU伺服器喊「五告水!」
黨主席之爭》韓國瑜半夜發聲明澄清 朱立倫批無風起浪:任期還有1年4個月
衝破天花板新天價!台北前五貴捷運共構案 紅藍捷運線包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