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領航(8)—文化的多樣性 是世界的財富

響應2024年聯合國「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和發展日」線上分享會。
響應2024年聯合國「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和發展日」線上分享會。

▲響應2024年聯合國「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和發展日」線上分享會。

教育研究者齊修心表示,文化多樣性不僅在弭平文化之間的差距,也在於實現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由於文化對立所引發的衝突可能造成人權和文化的危機,而良心與文化的結合則是化解這些危機的關鍵。洪道子博士身體力行實踐愛與和平的故事,以及對世界的影響,更證實良心文化在實踐和平與和諧方面的重要性。期盼各國領導者都能響應聯合國《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精神,落實「文化的多樣性,就是世界的財富」。

台灣基督教福利會研發中心周玲朱主任強調古蹟活化與保存是環境教育的重要項目,指出聯合國將文化資產放入SDGs永續發展目標,文化資產是全球永續的核心,期望能結合更多社區參與,重視綠色工法與環境維護,從而帶動空間的活化,達到促進地方經濟活絡,讓在地文化創新變成社會的發電機。

藝術家楊慧蓁認為藝術是沒有距離、沒有語言隔閡的障礙,促進跨國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讓更多人了解並欣賞不同文化的美。透過教育可讓人知道世界是廣闊的,對於眼前所見的政治亂象或民族仇恨,都能因此而有更開闊的心。

行銷經理Juni Hung提到日本、中國、台灣和新加坡等地的文化衝突和差異,以及曾在工作中受到種族歧視的傷害,但她以一種寬容和包容的心態去對待,並呼籲世人應該用更大的心去包容這個世界,不應該帶著舊有的偏見去對待他人。在2023年跟著洪博士到印度參加全球首席大法官國際會議,更加深要宣揚愛與和平,人人皆平等的信念。

退休紡織界高階經理人John Lou提到德國以高品質、追求卓越聞名,這源於師徒制度的精神和對工藝的追求。德國人對歷史的反省和勇氣,特別是梅克爾的難民政策展現了德國人的人道精神。呼籲台灣人應反省自身歷史,實現轉型正義,並希望政府能正視太極門所受到的迫害,以恢復台灣的民主形象。

文化是國家的根本,也是國家的軟實力。2003年8月17日時任立法委員鄭逢時在全國運動博覽會看完太極門文化展演之後,有感而發的表示:「我們政府更應該來鼓勵文化的傳承,就是文化不能斷,文化一斷,根就斷了。我們民族的脈絡不能斷,所以我想太極門能夠做這樣的事情,是文化的傳承。」現今文化權已是普世人權,不但各國政府應予以維護,國際之間多元文化的並存及互相尊重,更是促進和平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