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不茫/周桂芳

周桂芳

芒種,多麼美的名字。親切地叫一聲芒種,暖暖風中飄來了麥香味。

麥穗的承擔是芒種,稻子的背負是芒種,高粱的波浪是芒種……那金粉似灑落的陽光,也是芒種明亮的光芒。

初夏的一夜風,把泛著青黃的麥子,瞬間吹染成了滿畈金黃。

我漫步在鄉村田壟間,身上熱乎乎的,心裏暖融融的。

焦酥的麥芒互相親熱地纏綿,幸福地沙沙作響,仿佛能聽到黃亮飽滿的麥粒在輕輕地呢喃,空氣中也彌漫著天然成熟的麥香味。

布穀聲聲鳥鳴在鄉野間回蕩,母親的眼睛望向那掛在老屋牆上的“月亮”,微微一笑,一把就把“月亮”摘在了手心裏,便開始在院子裏水井旁磨起了她的鐮刀。鐮刀在月亮底下被磨得鋥亮,明晃晃的亮,天還沒亮,這亮光就一路晃到了麥田裏。

我這才從睡夢中醒來,哦,原來芒種到了。

“芒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澤草所生,種之芒種”,就是澤草叢生的地方可以種莊稼。

入夏後,氣溫漸漸升高,小麥等帶芒的作物已經成熟,時間很緊,農活很多,要搶收,還要忙著搶種,十分繁忙,故芒種在民間也喚作“忙種”。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農諺說的對,芒種就是一個繁忙的節氣,既要收穫,更要播種,連軸轉,忙個不停。“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我的家鄉處在大公雞的中部,既像南方,又像北方,芒種,既要像南方一樣忙著開始播種水稻,打田插秧。又像北方一樣“芒種前後麥上場,男女老少晝夜忙”,家家戶戶,男女老少下田割小麥,大人割小麥,老人小孩撿麥穗,顆粒歸倉,一根好麥子也不能丟。

夏天雨多,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要趁天氣晴好,打小麥,曬小麥,碾新麵粉,忙個不停。兒時,最盼著母親包新麥包子吃,母親會叫我去後山上新摘一些寬大的桃型包子葉回家包包子。母親忙著在炕頭蒸包子,雖是菜包子,母親卻要送給左鄰右舍嘗個新,剛一鍋,又燙又泡,咬一口,有新小麥的別樣清香。傍晚,母親扛著鋤頭,從菜園割把韭菜回來,晚餐會煎新小麥韭菜餅子吃呢。

芒種後,每年外婆會撿拾些黃亮的麥杆,編織一些麥杆蒲扇,送給我們,搖一搖,搖來清風,扇來一夏的麥香。

芒種,既是收穫的季節,亦是耕耘的季節,還是美味的季節。

在和母親一樣的莊稼人心裏,芒種不僅是一個農忙的節氣,更是一種心靈感知。天地人相互感應。他們看似生活粗糙,大大咧咧,卻心不芒,心細如發,感知力強,他們似乎心靈感應到了麥子的招喚,能聞到麥子成熟的香氣。一分耕耘一份收穫,他們目標明確,朝著自己曾經努力的目標方向邁開步子,奔赴一場又一場勤勞充實,滿懷喜悅的勞動。

芒,既是麥芒,又是針芒,更是繁忙;種,既是播種,更是收穫。在最好的時間裏,努力耕耘,在最美的季節裏,忙著播種,在匆忙中種下希望,就像人生努力耕耘,有了一點收穫,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又重新有一個新起點,充滿了詩意的憧憬和努力的願景。

原來,最好的人生,是忙而不茫。

在繁忙而麥香的日子裏,我們辛勤耕耘,收穫光芒,又滿懷信心,生龍活虎地播種下新的希望。

六月裏,去鄉村走一走,去田野吹一吹風,到處都是明亮的色彩。大地綠的流油,流光溢彩,四處流動著熱氣騰騰的朝氣,還有黃亮奪目的光芒。

芒種,對農民意味著農忙,忙起來,天天有事做,不去胡思亂想,心裏才踏實,心裏才亮堂堂的。芒種,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滿滿的希望,腳踏實地的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每個人的人生,來自自己辛勤勞動努力耕耘的當下。

人生海海,起起伏伏,人到中年,已被社會毒打,打磨得失去了鋒芒。然芒種是光芒的根植,麥穗上的小刺,是保護它們的芒。人性格中的鋒芒,這種光芒很難得,我們也要保護心中的光芒,有時更是生命中的光芒,讓光芒不茫。

芒種與高考相逢,金穗的鋒芒恰逢少年盈收炙熱的理想。今天的辛勤付出為的是明天的收穫,每一次彎腰,都是為了向前進步;每一次的埋頭苦幹,都是為了身心的成長;每一次的努力耕耘,都不會白廢;每一滴辛勤的汗水,都不會白流,都是滋養自己的源源不斷的動力。有多少努力,有多少拼搏,就會有多少光芒。

高考,又是一次播種,考上好的大學,人生又是一次新的啟航,向上攀登新的高峰,走向人生更廣闊的天地。

人生海海,忙而不茫,心有所向,在低頭耕耘的日子裏,迎接仲夏的芬芳。

芒種不茫,時間種在哪里,人生就會在哪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芒種不茫,忙而不茫,心中有愛,眼裏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