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的智慧/周桂芳

周桂芳

週末,回鄉下,母親正在田裏割小麥。

風吹麥浪,陽光下閃著黃亮的光芒,把低頭彎腰割麥的老母親輕輕地懷抱其中,我仿佛看到母親回到了年輕時,是那樣健壯有力,幹活帶風。

我呆呆地看了許久,忍不住叫了一聲“媽”,把麥田裏光芒環抱的母親叫醒了。母親突然抬起頭來,慢慢地伸直了腰身,眯著眼情,趕忙用肩頭上掛著的一條舊毛巾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笑著應道:“桂子,你這麼早就回來了,我馬上就割完了。”

我下田替母親割完剩下的一塊小麥,母親站在邊上,用手中的毛巾擦拭著臉上和頸間的汗水。汗水早已經打濕了母親的衣襟,後背早已汗透了。不知是汗水還是清晨的露水,把母親花白的頭髮梳成了一縷縷的,濕漉漉的貼在額頭邊上。

我已遠離土地多年,剛割了一路小麥,豆大的汗珠子就一滴滴地滴進泥土裏,平時久坐的腰,就在隱隱犯痛。我隱忍著繼續埋頭割小麥,邊對母親說,“媽,明年別再種了,你怎閒不住呢?這大年紀了還這麼勞累自己。” 母親笑著說“人啊累死累活,還不是為了這一張嘴,不種哪來的吃的,我們農村人就是這雞抓的命,活著就是要做事,真要不能做了,那就要到黃土裏去啰。”

母親的話,讓我沉思良久。

是的,人活著,都是為了一張嘴,為了嘴勞累奔波,母親如此,我又何嘗不是呢。

和母親一樣的農村人,土生土長,與土地互為依存,他們是互生的莊稼,互相滋養。人與土地,互相輪回,互為因果,最終都要回歸到土裏去。

就像這芒種季節,既是收穫,又是耕耘,既是結束,又是新生,互為因果,互相輪回。

“芒種忙種,有收有種”,這一“收”一“種”,不僅道出芒種節氣的內涵,也道出了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

辛苦種下的種子,芒種迎來了豐收的喜悅,讓人們看到了辛苦勞動的回報,讓人看到辛勤耕耘的希望和值得。人們滿懷希望播下種子,盼望著收穫沉甸甸的果實,給人們心靈慰藉與溫暖,讓人們看到了平凡生命的豐盈和飽滿。

人生大事,也不過種和收;只有辛勤播種,才有豐收喜悅;只有認真種好了,才有好的收成。

“芒種”,就是“忙種”。“忙”,就是搶時間,搶天道,搶季節,就是“春爭日,夏爭時”之語的生動詮釋。

先是忙著搶收。“芒種忙,麥子黃,好似龍口去奪糧”,“龍口”指的是降雨,這是“麥收有三怕,雨淋、冰雹、大風刮”的“頭一怕”。芒種收小麥盼天晴,所以要趁天晴日頭好,搶著收割,搶著攤曬,搶著打小麥,搶著讓小麥顆粒歸倉。農村一個灣子共用一個曬穀場,根本忙不過來,所以很多人家不分晝夜,搶著連夜打麥,有的用牛拉石滾碾,有的乾脆用連枷打,輪翻上場,忙得不可開交。“麥子上場,小孩沒娘。”你瞧,這是怎樣的忙呢。

接著忙著搶種。還來不及去碾新小麥粉犒勞自己,就緊接著省牛,打田,插秧了。“過了芒種,不可強種”“芒種落雨忙種田,芒種無雨空過年”等農諺,生動地道出芒種是農作物播種的最後時間底線,真是時間季節不等人啊。對急著等水打田插秧,芒種就又要雨,否則無水插秧。楊萬裏的《插秧歌》:“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生動地展現了全家齊上陣,冒雨插秧忙的辛苦場景……

你看,芒種時節,既要搶收,又要搶種;既盼天晴,又要下雨;這收與種,晴與雨,是多麼的矛盾,卻又是矛盾的統一體,這是多麼的智慧。

芒種時節,既有田園詩意,也是自然節氣規律,又是“插秧割麥兩頭忙”的繁忙與緊張。這些看似對立矛盾體,卻又巧妙智慧地融合統一在芒種節氣裏。

亦稼亦穡的芒種節氣,無不透著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生命的豐厚來自於辛勤耕作,耕作的過程必定繁忙勞累。生命,累並快樂著,累並滿足著,累,卻人間值得。

“芒種不種,過後落空”。芒種是收穫,也是耕耘,種地如此,人生亦然。

心是一塊田,快樂自己種。

我們都是自己命運的播種者,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收種間窺見歲月的恒常不變,在大自然的慷慨饋贈中感悟生命的飽滿豐盈與人生的寬厚綿長。

今年,芒種迎接高考,亦稼十載播種希望,亦穡今朝收穫夢想。 祝願莘莘學子不負時光,收穫美好的未來!

高考是結束,更是新生。以敬畏萬物之心,順應自然的引導,去耕耘,去拼搏,去奮鬥,去體驗,忙而不茫,心有所希,未來可期。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是芒種的智慧,也是莘莘學子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