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現台北 萬種風情

多肉植物頗有可觀之處。
多肉植物頗有可觀之處。

圖、文/王超群

 士林官邸多肉賞 奇趣橫生

近幾年爆紅的多肉植物,就像植物界的萌寵一樣,造成一股「養肉」風潮。多肉植物具有許多特殊形態,許多擁有可愛討喜的外型,台北市的士林官邸新蘭亭六月到八月下旬,推出多肉植物展歡迎民眾觀賞。

常見的像朵蓮花的各種石蓮、末端透明像玻璃的玉露、長得像屁股的石頭玉等,都有可觀之處。北市公園處處長黃淑如表示,本次展出共收集了將近一百五十種、超過一千株的多肉植物,品質與數量都能滿足愛好者與大眾的期待。

除了奇趣橫生的葉片造型之外,多肉植物根莖高大壯碩的造型,是仙人掌與大戟屬多肉植物給人的既定印象,身上的刺也有不同粗細、造型、顏色,雖然讓人有碰不得的感覺,但卻有像雕塑般的觀賞效果。近年最火熱的塊根類多肉植物在本次展覽中也可一睹為快,例如「山烏龜」像塊石頭般的植株身體,長出各種不同造型的可愛葉片,為大家帶來視覺上的衝擊。

擁有膨大特化成儲水組織的植物,即可稱為多肉植物。
擁有膨大特化成儲水組織的植物,即可稱為多肉植物。

廣義而言「擁有膨大特化成儲水組織的植物,即可稱為多肉植物」;多肉植物會有這麼多的奇特形狀,都是植物為了適應環境的演化結果。針刺是要抵禦動物吃食,肥胖的葉片與身軀能夠儲存水分,以準備於乾燥時期維持生命之使用。造型的差異呼應了植物科屬不同的特徵與原生環境,像是玉露類植物透明的葉片先端,是因為在原產地的植株是半埋在土中的,僅葉尖露出土面外,就像地下室開的天窗一樣,可以讓光線透入。

展區中央特別用大型的多肉植物與柱型仙人掌,以營造沙漠景致,在個別科屬的展區則應用櫥窗設計手法,設計了月兔耳畫中世界、大戟科珊瑚海,當然還有可愛的組合盆栽技巧,設計多肉餐桌、多肉市集等吸引人注目的作品,需要您細細觀賞品嘗多肉小巧的美。

此外台北典藏植物園是以綠建築概念設計的溫室型植物園區,肩負著都會區推展環境教育與深化民眾深度休閒的責任。園區經常安排植物系列課程。不但有植物保存、生態研究、植物比對等用途的意涵,也親手穿針引線固定植物標本,在短暫的手工體驗中一窺過去的探險家與生物學家如何紀錄新發現的植物。

民眾能從走訪植物園、體驗活動、及製作標本等過程中,對台灣原生植物有更多的認識。園區資源特性,如九大植物展區、典藏多達四百六十二種植物及鑽石級綠建築設施等,設計出符合不同對象需求的環境教育活動。

桃紅花色讓台北行旅廣場增添視覺享受。
桃紅花色讓台北行旅廣場增添視覺享受。

北市道路處處有驚喜

為了柔化道路線條與色彩,北市的橋梁、鄰風景區景點、重要道路口、安全島綠地及中央分隔島等區域配置許多草花,增添活潑氛圍,讓用路人的眼睛及心靈時時受到美的洗滌。今年這些區域的花草更升級了,增加不一樣的特色植栽,將依季節性不定期規劃種植在各區,路過時能有一些小小驚喜哦!

鮮艷的花卉在北車前廣場迎賓。
鮮艷的花卉在北車前廣場迎賓。

北市公園處今年嘗試於道路綠美化部分加入特色植栽的應用,如台北車站南側的交七廣場種植大理花與玉扇鳳梨,色彩豐富的大理花搭配著鮮紅色的玉扇鳳梨,猶如節慶懸掛的大紅鞭炮,為站前廣場增添幾分熱鬧的氣氛,台北行旅廣場上也種植繡球花,圓圓的繡球花在綠地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猶如綠色畫布上點綴著亮麗色彩,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大理花讓人忍不住駐足觀賞。
大理花讓人忍不住駐足觀賞。

接下來隨季節變化陸續還有向日葵(成都康定路口)、醉蝶花(承德中正路口)、大波斯菊(中山北路四、五段)、金魚草(重慶北路四段)、聖誕紅(中山南路、市民廣場)等。

大紅的玉扇鳳梨富有喜氣。
大紅的玉扇鳳梨富有喜氣。

竹子湖繡球花海 浪漫夢幻

夏天繡球花綻放時節,滿山遍野宛如露紅煙紫繚繞的夢幻仙境,就在海拔六百七十公尺的竹子湖山區。浪漫的繡球花海,令遊人駐足。

「湖田社區」是以具有農業特色並與陽明山國家公園共生的農村聚落,其中以田園景致、海芋以及繡球花的花卉美景為亮點。繡球花又名紫陽花、八仙花,目前竹子湖地區種有七至八個品種的繡球花,且繡球花隨著土地酸鹼值不同,生長的顏色也不同,土壤呈酸性會長出藍紫色的花球;土壤呈鹼性則會長出粉紅或紅色的花球,可以讓民眾沉浸在五彩繽紛的浪漫氣氛中。

陽明山賞繡球花的景點非常多,其中位於陽明山湖田國小旁的「水車寮水圳步道」周圍就是賞繡球花的絕佳景點。伴隨著淙淙水聲,行走於阡陌之中,步道雖然僅四百七十公尺,途中有溪岸、林蔭、田園及花卉風貌,毫不遜色。而步道沿線除了有美景可看,也蘊含人文歷史。

水車寮水圳步道可賞花。
水車寮水圳步道可賞花。

在過去,這步徑即為當地農民運送稻米的路徑,因此步行於水車寮步道時也能看見與農耕相關的造景,保存著水車寮種稻時期的歷史記憶。

很多人都知道竹子湖可以觀賞海芋及繡球花,卻鮮少人知道竹子湖是蓬萊米的培育基地,透過假日社區的生態人文導覽解說,從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開始,帶領民眾了解到日治時期種植蓬萊米的歷史。

走到當年農民灌溉的水圳沿線「水車寮水圳步道」,此處大地處依四季的農業歲時行事規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四個休憩空間,而步道上的「ㄟ米間」也是當年竹子湖唯一的碾米廠,保存了水車寮種稻時期的歷史遺跡,非常適合拍照打卡。

另一新秘境,預計於今年年底完工的後山聚落水圳路網,可以從後山公車站為起點,自竹子湖路側入口進入沿著水圳,可觀賞一階階梯田多樣苗木與水圳的景色。湖田里長曹昌正提醒,竹子湖地區每遇假日往往湧進大量人潮,為避免停車問題,建議民眾可搭乘公車在「竹子湖(湖田國小)」站下車即可看見水車寮步道,步道平坦易行,且有潺潺溪水相伴,全程約十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