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縣教育處長投書平議12年國教爭議


十二年國教入學方式紛擾不斷,花蓮縣政府教育處長陳玉明投書報紙媒體表示,主政機關應堅守政策制定的初衷,免試入學和特招入學的定位不同,他認為不適宜「一試兩用」,否則只會加重所有學子更沉重的考試壓力。

陳玉明表示17日行政院召開了院會層級的教育會議,由毛副院長親自主持,幾位縣市長也參與討論,一如過去幾次會議,仍然在入學的方式各抒「堅持」,只是這次縮小了範圍,聚焦在要不要辦特招?如何進行特招?媒體發布勉強有了共識,但就發布的新聞內容,不管是「一試二用」或是「先特招後免試」,他卻有幾許疑慮,「會考」做為免試入學的參採,完全顛覆了當初「免試入學」的宣示以及以「會考」取代「基測」的目的,更因為免試入學和特招入學的定位不同,他認為不適宜「一試兩用」,否則只會加重所有學子更沉重的考試壓力;更因為要有「鑑別度」,試題難度一定會更難,若把學力監測的會考作為入學依據,恐怕反而是加重所有學生考試壓力的源頭。補習也只會增多不會減少,且若只為了鑑別約20%的學科資優生,一定要其他80%的孩子「陪考」嗎?因此他強烈建議決策者應思考將「會考」頂多只做為特招入學的門檻之用,可參照但不採計。

陳玉明也說十二年國教的重點核心在於學校的課程規劃、教師的教學創新以及學生的適性揚才輔導,希望透過學校課程的多元革新,教師教學的翻轉,適性的輔導,讓國中生的學習正常化,讓孩子的多元發展獲得可能。可惜,從政策宣布至今,開始實施後的第一年,依然紛紛擾嚷不斷,始終都在入學的方式打轉,忽略了12年國教真正的核心價值,致家長團體、教改團體,各方角力,家長的憂心,在所難免,而各團體也各持己見,批評、攻訐轉成巨大的壓力,無辜的孩子們,在大人的操弄下任人宰割,哀怨的附和自己就是一群被實驗的白老鼠,但可悲的是,主政機關不能堅守政策制定的初衷,隨著如群魔亂舞般的壓力,仍像父子騎驢般不斷地退守,甚至改變政策,讓負責宣導理念的種籽教師要學著「隨機應變」,這場國教改革卻顯得是被外力不斷的「革命」,現場哀鴻遍野之餘也早已怒火燎原了,這政策能行嗎?
教育的本質應是要讓與生俱來有多元性向、多元智能的學生,有能夠各自充分發展的機會,這才是辦教育。入學方式是十二年國教的一環,但,並不是全部,一直在入學方式和超額比序上打轉,使得學生及家長慌亂無助、抱怨發怒;斤斤計較、時時擔心,不只違背教育的本質,也陷入理念與現實拉距的泥濘之中。回想十幾年前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當初一樣揭纛教育改革大旗,極力呼籲要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再回首,再檢視現場,教育現場實踐這個理念了嗎?有多少人還記得十大基本能力是什麼?家長們或是社會大眾關心過我們的孩子已經培養多少的能力了沒有?還是應驗當年的「詛咒」——「管它月亮亮不亮,反正初一十五不一樣」,政策能否穩定?能否一貫?主政機關有給民眾多少的信心呢?
全文刊登於103.08.20更生日報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