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不能步上墾丁後塵!921地震25周年反思 陳錦煌:「災後重建」要考慮方方面面
部分聲音將花蓮多年無法「改變」的原因歸於一黨長期執政,陳錦煌反對此種政治化言論,「我們要回到人的角度看待這些事情,救災不能政治化」。(攝影/張瀞文)
今年4月3日上午7點58分,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僅次於921的強震,造成全台18人罹難、上千人受傷,另有多棟房屋倒塌或半倒,道路、橋梁、學校等基礎設施受到不同程度損毀,其中,又以震央所在的花蓮,災情最為嚴重。《信傳媒》特別規劃一系列專題,從地質、斷層、防災、重建以及社區凝聚共識等各層面,邀請專家來幫花蓮把脈找解方,這一座後山的美麗花園,如何從夾縫中看到光,讓我們陪著花蓮一起從裂縫中尋找綻放的希望跟力量。
花蓮專題的重建與社區凝聚共識篇,《信傳媒》專訪陳錦煌醫師,陳醫師1952年出生於嘉義縣新港鄉,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並在臺大醫院接受小兒科專科訓練;並在1987年建立新港文教基金會,陰錯陽差地替12年後發生的921大地震埋下協助重建種子,擔任921重建基金會的執行長。
接續上篇主要聚焦於社區凝聚共識層面討論,本篇將以陳錦煌醫師具體社區重建方面的貢獻和經驗,希望能替受傷的花蓮指出一條重建的方向。
(更多新聞:0403地震重建之路該走向何方?陳錦煌一概念道破台灣重建的癥結所在)
預算整合+社區特色與定位,「災後重建」要考慮方方面面
提到社區營造,其實不僅僅涵蓋災後重建,它還涉及多個方面,例如產業重建與住宅重建,且針對政府角色,陳錦煌說明,在進行總體營造時,必須考慮如何整合各部會的預算,集中在一個村里內進行重建,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他以921地震為例表示,埔里這個以竹產業為主的山村在地震後,產業雖然得以保存,卻無法順利銷售,於是重建委員會將社區焦點轉向生態旅遊,憑藉埔里的豐富生態資源,轉型為生態旅遊基地,此案例也顯示了社區資源的盤點與重新定位的重要性。
另外,在住宅重建方面,則需要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努力,如慈濟這樣的組織協助住宅重建,政府則提供資源進駐,與賑災基金會支持;並且,由於法律的限制,政府在處理私人產權問題時,往往受到掣肘,這使得民間力量在住宅重建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同時,都市更新的概念也在921地震後逐步引入,特別是「防災型」都市更新,這成為日後台灣都市規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台灣在經歷多次災難後,除了提升了緊急救援和安置的能力,以及公設、住宅的重新建設外,陳錦煌提醒,也不能忘記「產業重建」,例如地方創生和農村再生等,「你要讓民眾有一份產業、有工作」,它不僅是災後重建的重要一環,也是提升社區生活品質的關鍵。
再以埔里為例,在緊急安置階段,社區開始盤點資源,訓練居民成為導覽解說員,從而找到產業振興的方式,每個社區都有其獨特性,因此災後重建必須針對不同社區的需求進行量身打造。政府當時也採取了多種措施,例如鼓勵公務員到災區消費,通過補助和國民旅遊卡的方式支持地方經濟的恢復。
生態導覽變成「掠奪式旅遊」,花蓮不能走上墾丁的後塵
不過,陳錦煌也提及,近年來,台灣在推動觀光旅遊,卻時常面臨「掠奪式旅遊」的窘境,這種旅遊模式對地方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以著名景點墾丁為例,過去幾百萬的遊客量如今已銳減到每年只有三、四十萬,「你發展到一個極致,很多服務品質出不來,內容也無法提升」,對地方而言反而是種傷害。
陳錦煌語重心長地勸告,花蓮作為台灣的最後淨土,觀光必須謹慎規劃,避免重蹈墾丁的覆轍。他建議,好的觀光地點應該有限量管理,並提升價格和品質,吸引回頭客,而不是一窩蜂地擠進來,如菜市場一般混亂。
暑假期間,墾丁旅遊爭議不斷也反映出台灣「生活共同體」無法建立的後果。
陳錦煌表示,墾丁隨意加價的情況屢見不鮮,而這種問題往往難以由政府管控,但卻可以通過社區內部的相互約束來解決,例如日本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像是日本古川水溝養錦鯉的案例,這依賴的是社區的約束力和整體營造的精神,這種相互約束、共同願景的生活方式,是台灣目前還需要努力的方向。
中橫公路是天地的事,但台灣從921學到另一件事:合作
而此次花蓮0403地震,帶給花蓮當地不小衝擊,政府也編列300億預算要投入重建。陳錦煌強調,重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產業的重建尤為重要,「單靠補助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產生依賴心理,所以在921地震後,他們推動「以工代賑」的措施,找到地方的發展潛力,這才是社區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另外,陳錦煌也認為,花蓮觀光價值最高的中部橫貫公路太魯閣段應該先靜置一段時間,「不要想要做什麼,也沒有辦法讓你做什麼」,天地的事情,人不應該干涉太多。
而目前對於花蓮的重建工作,從921學來的一課叫作「合作」,最重要是要發揮台灣一體的力量,各縣市協助花蓮先就已存在的特殊產業能夠持續生存,這是台灣從以前到現在,比較容易推動的事情,如今新北、台中都有相關協助措施,「現階段由各縣市協助,一個產業一個產業來支持他們度過難關」。
921地震25周年後的反思:由下而上營造永續防災台灣
陳錦煌嚴肅道,921大地震教會了我們許多道理,儘管此次花蓮0403地震規模較小,但仍應以長遠的視角來看待重建問題,這次地震提供花蓮一個重新審視公共建設和社區發展的契機,特別是在防災和永續發展的議題上,必須思考整個產業發展,而不是短視地追求快速的經濟利益,「不要在這時踏入墾丁的覆轍」。
此外,也不應該僅僅著眼於中橫公路等的馬上通車或重建道路,而是應該從5年、10年,甚至百年的發展角度來思考,他再次強調,無論中橫公路或花蓮,「防災要從重建開始做」,作為台灣風災、地震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所有重建工作都應從防災角度出發,防災與永續發展密不可分,重建過程中應該納入韌性設計的理念,確保未來能抵禦類似災害。
最後,陳錦煌表示,921地震至今年已25周年,如今,上天再次提醒我們,需要「從下而上」的角度來營造一個健康、永續發展的台灣。
更多信傳媒報導
0403花蓮地震重建之路緩步前進⋯陳錦煌一概念道破台灣重建癥結所在
美國軍火巨頭在中國有2000家供應商 目前尋求替代方案
王世堅在北市長大戰領先同黨其他人選 高嘉瑜藉柯文哲失足「校正回歸」
看更多相關新聞
加碼2億救觀光 花蓮業者看好
花蓮住宿擬加碼!交部喊「自由行補千元」旅行社達標領50萬
花蓮觀光慘!預估今年底訂房率僅15%至18% 飯店業者:明年國旅回升
花蓮業者要求五月天等藝人公益演唱會期間 增加觀光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