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五味屋:給偏鄉孩子「我可以」的體驗和能力

文/張瀞文

曾經,他們帶著想要「幫助」偏鄉、為孩子「付出」的好心來到這裡,最後卻發現,故事的發展與想像不同。在這裡所承諾的陪伴,不是「我幫你」的救濟與憐憫,而是「我可以」的體驗和能力。對於提供資源的人來說,獲得的也可能比付出的更多。

五味屋,離花蓮縣壽豐鄉豐田火車站出口不到十步,有座全台少見的日式風鼓斗老屋。但或許你不知道的是,這間被當地人形容為「豐田SOGO」的二手小舖子,所代表的意義不僅只是「一間小店」,更是一個網絡綿密的「支持系統」。

自然生態作家劉克襄曾多次親自帶參訪團走訪,陳述這兒所代表的鐵路文化與鄉村價值;十年來從這裡延展而出的二手衣、民宿等八種「關係企業」,有著社區營造圈內津津樂道的「共好」奇蹟;更有不少外地孩子來此,用老練的口吻向爸媽得意介紹:「我知道這裡呦,國語課本裡有!」

在這間光線不足、擺滿「物品」更充滿「關係」的「囝仔人ㄟ店」,偶爾駐足聆聽,孩子或工作人員「顧老師說……」「顧老師待會……」的閒話家常,似乎是個極其自然的店內風景。

他們口中的「顧老師」,是每當提到五味屋時,絕對很難被忽略的靈魂人物:東華大學教授顧瑜君。

這位自小居住在台北郵遞區號104的道地「都市人」,在美國奧瑞岡州攻讀博士時卻深受鄉村價值影響,花了二十年時間摸索什麼是「鄉村教育」。很多和五味屋合作的企業或個人,一開始總是懷著善意、帶著資源來到這裡,希望自己可以為五味屋「做點什麼」,但是結局總是和一開始設定的不一樣——資源到了這裡,會有更多元的運用;而原本想要給出什麼的自己,從這裡獲得的可能比付出的更多。

偏鄉藝術活動,可以不只是「展示作品」

盛夏裡的五月,花蓮誠品書店開幕。

開幕之初,誠品就希望這不僅僅只是一間書店,而是送給花蓮人的禮物,於是邀請了台南藝術家黃筱蒨,以富花蓮意象的「雲」為主題,透過東華大學社會參與辦公室協助,帶著花蓮當地二十位青少年一起創作「雲燈」,做為誠品的裝置藝術。

身兼社參辦公室主任的顧瑜君,當然不會放這個機會。在她的穿針引線下,原本單純的「企業與藝術家合作」啟動的偏鄉兒少藝術活動,到了五味屋卻成了「互為主體」的學習。

顧瑜君與老師團隊思考,若創作只是讓孩子蜻蜓點水做一件「勞作」,鄉村的孩子將失去跟藝術家學習的機會;誠品的社會企業責任,也變成點綴式的慈善。

但是他們認為,大學與社區、企業之間,需要發展並促成新的合作模式。

顧瑜君經誠品經理鄭可欣同意,與藝術家商量,讓這個活動變成「孩子真正學習的,不是製作雲燈,而是向妳這位藝術家看齊。」在二十天的雲燈製作期間,請黃筱蒨每天都為孩子開展新的學習:孩子不僅創作藝術,更能透過這個歷程,理解藝術家的價值觀、思考、生活風格,看見不同的生命樣貌。

從來沒有帶過青少年創作的黃筱蒨很緊張,但也為新的合作模式感到興奮。工作坊開始前兩天,孩子和藝術家都在彼此熟悉,工作進度遠遠落後,「我心想『完了』,我是得如期交件的。每天孩子回去後,我都和我的工作夥伴做到十一、十二點。」但是一週後,「出現了黃金交叉點,後來的進度竟然超前,我最後兩天還有時間去參觀五味屋。」黃筱蒨笑著說。

回想那幾天,黃筱蒨漾起溫暖的心情,看似是她帶著孩子創作,但過程中卻從孩子身上得到更多。開幕那天,她與花蓮孩子共同創作的大雲燈,像施了魔法般的飄浮在誠品的天花板上。這些燈,也在她與孩子的生命裡施了魔法。

離開花蓮前一天,黃筱蒨在臉書上寫著:

「這間書店,是送給花蓮的禮物。」誠品的夥伴說。

「一起做完雲燈以後,我發現世界比我想像的大,而我也不是孤單的一個人。」花蓮的孩子說。

「這場意外的相遇,我們都是彼此的禮物。」我在心裡說。

站在鄉村的泥土上,在同心協力的過程中,每當資源來敲門,顧瑜君總是先問:「什麼樣的合作形式,可以互相學習?什麼資源,是這個企業獨有而別人無法提供的?」因此,無論個人或企業在打開五味屋這扇門時,也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故事。

這就是五味屋:一處將「不足」轉為「不同」,從「匱乏」當口看見光亮,更在穿針引線的串連中,讓彼此都發揮出意想不到價值的所在。

更多親子天下報導
8月上路的育兒補貼制度好複雜?一張圖帶你快速看懂怎麼領
爸爸的三大功能:你家爸爸是「提款機」還是「悶燒鍋」?
鄧惠文:允許老公當個小男孩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