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林管處辦漂流木工藝坊 成果發表

【綜合報導 花蓮市】 2017-11-21 漂流木變成織布機、茶几、層架,陳列在展示空間當中,不僅有濃濃藝文氣息,更有豐富的創意展現。 (學員 Kacaw‧Mayaw(鄭志貴) 阿美族 這個設計到完成有多少時間,大概要四天吧,如果你照上班時間這樣,大概做一台可能要四天的時間。) 利用漂流木製作出來的織布機,外觀上跟一般太魯閣族常用的織布機略同,但功能上更能兼顧織布長度的彈性,而研發出這款漂流木織布機的學員表示,希望未來有機會申請專利,讓更多部落族人受惠。 (學員 Kacaw‧Mayaw(鄭志貴) 阿美族: 其實我也滿希望林務局可以,利用這樣的一個機會,把漂流木做成織布機,然後在部落裡面,把它交這些學員,教他們做織布機,教他們織布,我像這樣的傳承功能,絕對是達到這樣的目的。) 每到颱風過後,花蓮沿海岸就出現許多漂流木,花蓮林管處因此發起的這項「漂流木百萬小學堂~部落工藝坊」,除了提供族人更豐富的文創空間,也希望促進政府與原住民族從合作到和解的行動。 (花蓮林管處長 楊瑞芬: 從工藝,還有新的元素加進來,讓漂流木跟過往的,只是雕刻的方式來呈現更不一樣。最主要我們是覺得說,漂流木來自山上,對於原住民的工藝,有沒有可能去傳承下來,所以我們舉辦了ˊ這樣的一個活動。) 不管是用漂流木雕鑿出原住民圖騰意象組合的長茶几,利用二葉松殘材重新打造的織布機,還是結合金屬製作成多媒材文創物件,包羅萬象的作品,也展現出在商業應用上的發展潛力。 [原民台新聞影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