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玉里自行車道會長高 加強防震

花蓮縣玉里鎮玉富自行車道,在秀姑巒溪橋上的板塊交界處設置地標。(王志偉攝)
花蓮縣玉里鎮玉富自行車道,在秀姑巒溪橋上的板塊交界處設置地標。(王志偉攝)

花蓮縣玉里鎮玉富自行車道是舊鐵道撤除後改建,車道中段跨越菲律賓海、歐亞板塊交界,因斷層移動而被稱為「會長高的單車道」,去年918地震後封閉,隨著疫後觀光復甦,中央挹注災修經費4682萬元,將強化防震能力,工期1年,拚明年暑假前開通。

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工務課長高冠明說,玉富自行車道在地震過後,橋梁上部結構橋面版偏移、鋪面扭曲變形,止震塊龜裂;下部結構防撞鋼板鬆脫、橋墩位移、橋台有裂縫等等損壞,具有落橋風險,施工難度高,再加上要配合河川汛期施作,工期預估較長。

因鐵道橋為鐵路局所有,現由玉里鎮公所認養,918地震受損後,玉里鎮公所因人力不足,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協助鎮公所,透過花蓮縣政府向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爭取4682萬元復建經費,由縱管處代辦工程規畫設計及執行,原訂今年7月修復,但考量汛期而寬列工期,估計明年暑假前完工開放。

玉富自行車道前身是玉里站到東里站的舊東線鐵道,跨越秀姑巒溪,原稱秀姑巒溪橋,起點在玉里鎮,終點是富里鄉的東里鐵馬驛站,全長約10公里。沿途田野景觀遼闊,吸引不少民眾騎單車、慢跑、散步賞景,是花蓮縣南區鄉鎮重要的景點,對當地觀光有助益。

特別的是,途中經過橫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玉里大橋,因受到板塊擠壓,每年會「長高」約2到3公分,成了活的地理教室,也是全世界陸地上觀察斷層活動最容易到達地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