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農改場場慶暨開放日 明登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將於六月十五日(星期六)舉辦「原味漫遊綠動食農」場慶暨開放日活動,場區試驗研究成果開放大眾參觀,各項食農教育體驗活動採現場報名,歡迎民眾踴躍前來共襄盛舉。

十三日在訓練中心一樓教室舉行場慶暨開放日活動記者會,會中,場長楊大吉說明今年活動聚焦於推廣原鄉部落農業研發與輔導成果(見圖),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引導民眾參觀及體驗原住民傳統農耕智慧與飲食文化,內容豐富多元,包括推動部落農業發展有功頒獎、部落藏寶花園巡禮、科技研發亮點成果展示、原民特色料理示範與品嘗、太魯閣族歌手白明光演唱母語歌曲、原民食農達路岸-原民傳統智慧解說與體驗、趣味體驗活動等,還有來自部落的各種農特產和手工藝品可以買回家!

花蓮農改場為復振原鄉產業,於一一一年起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擔任統籌及執行單位,在轄區原鄉部落積極開展各項研發與輔導工作。有鑑於部落族人反映有關部落產業前景、特色作物種原流失、農耕智慧與飲食文化的斷層、原民特色作物栽培與病蟲害管理的技術缺口等問題,農改場著手導入科學技術解決問題,包括:種苗繁殖技術研發、生產技術優化、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技術建立、省工機械與栽培模式開發,以及原民特色作物機能性與加工產品研發等,為原鄉農業找到新出路。

今年活動將展出找回原力綱要計畫之研發與輔導成果,和花蓮場亮點研發成果包括:火蔥、山胡椒及樹豆之復育與生產技術研究、文旦早收技術深入部落、四南部落三星蔥保種及高麗菜產銷履歷輔導、山苦瓜新品種、以原民植物加強農田害蟲調節服務研究、原鄉產品多樣化開發、傳統農耕智慧數位典藏以及稻米、萱草、小果番茄、仙草之新品種研發、宜蘭地區特色甜瓜生產技術突破等。

為推廣原住民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結合食農教育,本次規劃了食農達路岸系列活動,邀請各部落族人解說傳統農耕與飲食生活,帶領大家動手做,親身體驗原民傳統智慧的奧妙,包括:南安部落-部落獵人的一天、織羅部落-部落阿嬤的零食、貓公部落-伊娜的糯米釀、撒固兒部落-在河海交界處採集、大同大禮部落-高山上的農耕知識,還邀請豐濱阿美族烤豬達人,來現場製作原風烤大豬和血肉模糊湯,讓大家一飽口福。

農改場也建置原民作物保種圃-部落寶藏花園,展示種原蒐集利用研究成果,讓大眾見識各項原民作物生長樣貌。

原來這麼好玩體驗活動,轉化花蓮農改場試驗與輔導主題,成為趣味體驗活動。

部落野很燴市集,邀集花蓮及宜蘭部落青年及農民來設攤,共有二十個攤位,將於現場展售原汁原味的自家產品,並製作各種熟食,方便民眾現場採購食用。為鼓勵大眾支持原鄉美食、農特產及手工藝品,農改場推滿額抽福袋的優惠活動,還有完成參觀蓋章集點即可品嘗原風烤豬。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