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銅門國小結合部落文化 食米教育向下扎根

農糧署東區分署輔導花蓮縣銅門國小辦理「結合部落食米文化向下扎根」活動,帶領學童由田間農事插秧體驗。(記者林有清攝)
農糧署東區分署輔導花蓮縣銅門國小辦理「結合部落食米文化向下扎根」活動,帶領學童由田間農事插秧體驗。(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農糧署東區分署二十三日輔導花蓮縣秀林鄉銅門國小辦理「結合部落食米文化向下扎根」活動,帶領學童由田間農事插秧體驗,到由部落耆老傳承太魯閣族傳統米食香蕉飯DIY實作,讓食米教育融入學校課程,加深米食與部落傳統文化連結,進而培養學童從小就愛吃米食的飲食習慣,為食米教育向下扎根立下良好典範。

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農糧署長期重視食米教育與均衡飲食觀念,致力推動「食米學園」計畫,鼓勵全國公立國民小學以「國產稻米」為主要素材並善用在地農業資源,將特色食米、均衡營養概念、米食文化傳承、稻米多元加工利用及友善永續環境等內容融入課程。

東區分署今年輔導東部地區宜蘭縣六家、花蓮縣四家及臺東縣三家,合計十三所公立國民小學自行設計符合在地資源之米食教案與活動,發展各具特色的食米教育課程,引領近三千名學童養成以米為主食的飲食習慣。

東區分署表示,已連續三年輔導銅門國小參與農糧署食米學園計畫,今年的課程設計包括認識稻米等基礎課程,更導入豐富多元的部落傳統文化及實作體驗。校方特別將教室後方原為花圃的空間,活化為水稻生產園地,從插秧開始讓學童體驗農事活動,也教育學童吃飯時要感恩惜福。

待水稻收割後,邀請部落耆老帶領學童體驗製作早期獵人上山打獵時攜帶的香蕉飯。好吃又好玩的香蕉飯手作DIY帶動學童的學習動機,輔以耆老口述早年部落獵人上山打獵的種種故事,將傳統文化與米食連結在一起。

太魯閣族部落傳統米食,獵人便當「香蕉飯」。(記者林有清攝)
太魯閣族部落傳統米食,獵人便當「香蕉飯」。(記者林有清攝)

銅門國小食米學園計畫的重要推手葛聿銘老師表示,學童在參與一系列食米學園課程之後,稻米在學童的認知中,已不單純只是「食物的原料」,還包含更多的情感和發自內心的喜愛。課後也樂於與家人分享製作各類米食的體驗與心得。

農糧署東區分署將持續推動食米學園計畫,輔導國民小學由教育出發向下扎根,讓學童喜歡吃飯。呼籲東部地區有興趣參與食米學園計畫的國小一同加入推廣食米教育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