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豐強:廢核就要有更好的辦法

面對全球暖化,工總理事長苗豐強指出,若不考慮零碳排的核能,就要有更好辦法。工總最新白皮書也建議,延長現有核電廠年限,並應審性評估讓已經停機的機組,規劃維持未來可以緊急使用的可能性。

對能源政策,苗豐強認為,要有長遠目標,不能只侷限在確保2025供電無虞,更要考慮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工總則直白的建議,應配合台灣產業發展,重新檢討未來10年的電力需求。

工總指出,產業界除了擔心電力缺口,也憂心因能源結構配比的不當造成電價大幅調漲,恐加劇通膨危險,為確保未來電力供應穩定性並實現2050年的淨零碳排目標,應納入各種能源來源,包括核能、氫能等。

工總白皮書直陳,全球有425座核電機組,113座運轉超過40年,其中,日本核能占比從2020年的4.2%,增為2030年的20~22%,韓國2050年核能占比是30%,而台灣2050年的能源配不但沒有供電穩定的核能,還要全部歸零,在當前電源開發不易下,「電要從那裡來?」

白皮書也說,在綠能落後太多下,台灣既有的三座核電廠如果能延役,2025~2028年備轉容量率可提高至17%以上,就有更多時間與空間發展合適的再生能源占比,因此強烈建議,核能可扮演備載能源的角色,不宜從能源選項中排除。

對產業界高度期待核電能作為備援機組,副總統賴清德表示,目前核一至核四廠,只有核三廠有保留挪用的空間,但都要和屏東地方民代及民眾溝通對話,倘若新國會沒有修法,2025年核三廠還是要除役。

賴清德說,核電只占發電配比5%,且備轉容量率只有15%,去年綠電已超越核電,倘若不斷有新增加機組,2025年就不會大缺電。到了2030年,台灣供應電還會增加至910萬瓩,比預估需求801萬瓩,還多110萬瓩。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遠傳成立5G元宇宙加速器
台灣本田首款國產油電車 逆勢降價
業者怨:打炒房變成打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