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臥底」調查TikTok推送給年輕人的AI視頻、假信息和譭謗式評論

關於工黨和保守黨兩位領袖的虛假信息已被推送給了英國的TikTok年輕用戶。
關於工黨和保守黨兩位領袖的虛假信息已被推送給了英國的TikTok年輕用戶。 [BBC]

BBC記者發現,英國大選的主要戰場上,年輕選民正在被各種網絡「推薦」覆蓋,包括生成式AI製作的黨派領袖專題視頻、虛假信息以及充斥著譭謗式評論的短片。

隨著TikTok成為這次大選的全新社交媒體戰場,各路政黨開啟了「迷因之戰」(Meme, 指網絡爆紅事物),努力爭取接觸到年輕受眾。

但BBC對社交媒體算法推薦內容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TikTok上的年輕人正暴露在誤導性甚至製造分裂的內容之下,吸引他們的是那些趣味十足的蒙太奇短片。這些內容被廣泛傳播,分享者包括學生、政治活動人士、滑稽演員以及匿名的機器人賬戶。

那些動輒點擊量達到幾十萬的視頻已經成功推銷了一些毫無根據的謠言——一個大醜聞促使英國現任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辛偉誠)宣佈提前大選;工黨領袖凱爾·斯塔莫爵士(Sir Keir Starmer;施紀賢爵士)應該對戀童癖案主角吉米·薩維爾(Jimmy Savile)未能遭到起訴負責。

諷刺風格的AI生成短片裏,蘇納克宣佈「請不要投票給我們,我們很讓人失望」;還有未提供證據的指認說他浪費公帑,包括他給自己的伙伴大量金錢。

其它的AI生成短片傳播著誤導性的言論,是關於18歲年輕人的國民服務承諾。這些言論暗示他要把年輕人送到烏克蘭和加沙的戰場。

其中一些的說明文字註明這只是諷刺和模仿,但跟評的內容顯示,一些用戶對哪些說法是真實的感到迷惑。

TikTok對BBC表示,為了英國大選,自己已經在反虛假信息方面加大投入,包括增加了事實查核的專家以及採用對AI生成內容進行標注的技術。

BBC的這項調查名為「臥底選民」(Undercover Voters),這個調查項目在所有的主流社交媒體平台上創立了24個虛構人物資料,這些人物資料來源於英國國家社會研究中心(Natcen ,National Centre for Social Research)

諷刺風格的AI生成短片
諷刺風格的AI生成短片傳播著誤導性的言論。跟評的內容顯示,一些用戶對這是否屬實感到困惑。 [BBC]

這些虛構資料代表了一定範圍的、覆蓋英國的競爭激烈的選區,提供不同人群接收到何種推銷內容的內幕。他們只是個體,沒有加好友。他們只是根據這家中心錄入的信息來點讚、追蹤和觀看相關的符合自己特徵的內容。

我查閲了其中三個虛構選民接收的推送信息,「他們」來自畢曉普奧克蘭(Bishop Auckland),曾經的「紅牆」選區(支持工黨的選區)。現在這裏被保守黨控制,是工黨的爭取目標,而我們的「臥底選民」相對年輕。

他們接收到的推送揭示,儘管其它一些網站也會間或推薦政治性內容,但TikTok上的這種生動的對話內容最多,尤其是在年輕選民中。

TikTok的使用從上次大選以來呈爆發式增長。監管機構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稱,2023年,它已經連續第二年成為英國增長最快的新聞信息來源,被10%的成年人採用。10個青少年中有一個說這是他們最重要的新聞信息來源。

在民主進程中,TikTok正在吸引新一代人。不管你是否使用這款應用,它的內容都能影響關於選舉和候選人的敘事,包括可能以毫無根據的方式進行。

推送給31歲的、帶有叛逆性格的「臥底選民」傑克(Jack)的包括TikTok裏的對話框,裏面是工黨政客的帶有錯誤解讀性質的發言,內容包括和移民、跨性別權力有關的評論,以及影子內閣的國際發展大臣呼籲「消滅軍隊」的錯誤聲明。

推送給傑克的視頻裏毫無根據地指控工黨領袖凱爾·斯塔莫爵士應該對戀童癖案主角吉米·薩維爾未能遭到起訴負責。
推送給傑克的視頻裏毫無根據地指控工黨領袖凱爾·斯塔莫爵士應該對戀童癖案主角吉米·薩維爾未能遭到起訴負責。 [BBC]

一些其它視頻則重覆關於凱爾和吉米·薩維爾的沒有根據的指控。

傑克被推送的視頻還包括威脅要對蘇納克執行安樂死,以及種族主義的評論。

很多視頻後面的評論中反覆分享類似「投給英國改革黨」這一類的信息,遠遠超過其它黨派。TikTok用戶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很多人將發帖人稱為「改革黨機器人」,意思是他們是虛假的自動賬號。

我聯繫了一些貼有照片和名字的跟評者,他們告訴我說,他們是身在英國的真人,並未與英國改革黨有官方聯繫,也沒有從該黨得到慫恿或指令。但一些賬號沒有照片,只有數字作為用戶名,它們也沒有作出回應,這往往是虛假賬戶的特徵。

用戶認為"改革黨機器人"在反覆推送支持該黨的帖子。
用戶認為「改革黨機器人」在反覆推送支持該黨的帖子。 [BBC]

不論是真是假,這些評論都能夠給其中意的黨派營造一種獲得了更多支持的印象。

另一位畢曉普奧克蘭的「臥底選民」、25歲克洛伊(Chloe)的人設是對政治沒有特別興趣。但她收到的TikTok推送信息中10條有1條是政治迷因或搞笑短片,包括來自工黨、保守黨、自民黨以及英國改革黨的官方內容。

這些推送包括蘇納克在TikTok保守黨新賬號上的第一個帖子,和國民服務有關。帖子內容就是澄清他並未強迫18歲以上國民加入軍隊。

推送視頻還包括茜拉·布萊克(Cilla Black)演唱一首名為「驚訝」(Surprise Surprise)的歌曲,來自工黨官方賬號,說明文字是「POV(觀點):蘇納克現身你的18歲生日讓你去打仗」。

One post claimed without evidence that the election had been called because a scandal about Rishi Sunak was "about to erupt"
「臥底」收到的一條推送無根據地說蘇納克提前舉行大選是因為自己的醜聞。 [BBC]

第三位「臥底選民」叫路易斯(Louise),50多歲,政治傾向未定。她被推送的TikTok內容更多是針對政黨領袖的譭謗式評論,以及諷刺模仿式的蒙太奇短片,內容是政策聲明和國民服務。

我還追蹤了一些被推送給「臥底選民」的視頻和帖子背後的人。

一位16歲的英格蘭南部的女孩編輯製作了關於蘇納克和國民服務的第一條諷刺性帖子,她說自己對這一內容的傳播速度感到吃驚。

「我並非特意衝著選舉而開設賬戶,最初製作這條視頻的目的只是開個玩笑。我沒有想到會有超過40萬的觀看量,」她說,自己並未支持任何政黨,也沒有因為這個TikTok帖子而收到酬金。

「我認為,社交媒體真是年輕人表達觀點的唯一平台。」

她說,自己知道諷刺性內容「有爭議性」,而且自己的視頻「可能會誤導他人」,但希望大家能分辨這只是搞笑而已。

一些用戶跟隨這則視頻發出針對蘇納克的威脅性評論,但16歲的她認為並沒有人真正想要去傷害一位政客。

There are 24 Undercover Voters in eight consituencies across the UK. For this story, we looked at three in Bishop Auckland
24位「臥底選民」來自英國8個選區。本文涉及到的3位來自畢曉普奧克蘭。 [BBC]

數十位我發信息去聯繫的其他TikTok用戶有的接近20歲,有的20出頭,他們想要創作政治視頻,以吸引同齡人參與選舉。

他們都告訴我,雖然自己支持某一政黨,但從未因發帖而收到報酬,他們也沒有正式涉入到競選活動中。

一位學政治的學生告訴我,他們「對誤導他人並不害怕,因為政黨會用他們對其他政黨的看法誤導他人」。

一位考文垂的用戶分享過自己關於英國改革黨的視頻。他告訴我,自己希望「以非官方的方式提升他們的人氣」,他在2月開設了自己的賬戶。他說自己是該黨黨員,但並沒有因為在TikTok上發帖而收到報酬。

他對於自己和其他用戶在TikTok發佈的諷刺性內容可能無意間誤導他人感到擔憂。他的賬戶因為發送垃圾郵件而遭到了限制。

TikTok發言人對BBC表示,他們已經增加投入,「努力保證TikTok上能找到可靠的的信息」,包括啟動「英國大選事實核查專家中心」,採用了「領先的AI內容標注技術」。

TikTok還表示,正在「出台更多政策,積極應對來自外國的選舉干預」,而且在用戶看到之前已經移除了97%帶有和選舉及公民問題有關的虛假信息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