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愛丁堡大學返還排灣族遺骨 原民會:原民歷史正義大突破

英國愛丁堡大學今天舉行儀式,返還4具近150年前死於南台灣戰場的台灣原住民遺骨。遺骨從英國直接運抵台灣後,將暫存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這是台灣自海外迎回歷史遺骨首例。對此,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表示,這是原住民歷史正義的大突破,盼能帶動其他在外的原住民文物、遺骨歸台。

愛丁堡大學返還台灣原民遺骨,屏東縣牡丹鄉鄉長潘壯志(左)與愛丁堡大學校長麥拉赫蘭(右)簽署遺骨返還證書,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見證。(中央社)
愛丁堡大學返還台灣原民遺骨,屏東縣牡丹鄉鄉長潘壯志(左)與愛丁堡大學校長麥拉赫蘭(右)簽署遺骨返還證書,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見證。(中央社)

原民會向中央社指出,遺骨4日與訪團一同自倫敦出發、直飛台灣,5日抵達桃園國際機場。

1874年「牡丹社事件」屏東原住民在石門古戰場據天險抵抗日軍入侵,許多排灣族勇士戰死,其中有4個排灣族勇士的頭顱被日本軍方帶走,經過輾轉流連到英國愛丁堡收藏。

愛丁堡大學返還台灣原住民遺骨,3日上午在大學解剖學博物館川堂舉行傳統儀式,巫師蘇寶珠(坐立者)與祖靈溝通,大學返還的4具頭骨在右下角紅桌上藍色手提盒內。牡丹部落會議主席高加馨(左1)、祭司葉德生(左2)與許夏傑(左3),以及牡丹社頭目姚傑克(巫師旁面對鏡頭站立者)與巫師一同在結界內進行儀式。(中央社)
愛丁堡大學返還台灣原住民遺骨,3日上午在大學解剖學博物館川堂舉行傳統儀式,巫師蘇寶珠(坐立者)與祖靈溝通,大學返還的4具頭骨在右下角紅桌上藍色手提盒內。牡丹部落會議主席高加馨(左1)、祭司葉德生(左2)與許夏傑(左3),以及牡丹社頭目姚傑克(巫師旁面對鏡頭站立者)與巫師一同在結界內進行儀式。(中央社)

聯合國2007年通過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其中載明各國若有原住民遺骨確定是哪一國家時,就應該將遺骨送回該國。對此,夷將・拔路兒於2021年以原民會主委的身分,代表族人寫信給愛丁堡大學,希望愛丁堡大學依照國際宣言讓遺骨可以回台灣。他雖於2021年11月正式寄信給愛丁堡大學,但校方在2022年7月才回信同意返還。

愛丁堡大學3日舉行儀式,返還4具近150年前死於南台灣戰場的台灣原住民遺骨。圖為台灣訪團和愛丁堡大學及英方相關人員合照。(中央社)
愛丁堡大學3日舉行儀式,返還4具近150年前死於南台灣戰場的台灣原住民遺骨。圖為台灣訪團和愛丁堡大學及英方相關人員合照。(中央社)

夷將.拔路兒憶及,從2021年開始交涉,仍有許多需要討論協調地方,原民會遇到的困難在達成共識,因為對排灣族人來說,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要接回百年前的遺骨,內部對於如何接回、接回後要收藏哪裡的討論相當分歧。

夷將.拔路兒表示,這是很典型的總統蔡英文推動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跟轉型正義的重要國際案例,150年前的遺骨返還是歷史正義重大突破,對於推動歷史正義有很大幫助,300、400年來,台灣原住民有許多遺骨被帶去其他國家,這個案例可望讓這些文物或遺骨返還或借展台灣,促成原住民文資、文物的交流。

愛丁堡大學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校方返還遺骨與文物已行之有年,並持續探索處理殖民歷史遺產的適當方式。此次返還台灣原民遺骨落實校方長久以來政策,也是與台灣跨國合作的里程碑。

遺骨返還儀式在蘇格蘭最古老音樂廳之一、愛丁堡大學「聖則濟利亞廳」(St. Cecilia Hall)舉行,台灣方面出席的有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鍾興華(Calivat.Gadu)、屏東縣牡丹鄉鄉長潘壯志及原民部落代表、駐英國代表謝武樵及代表處人員等。愛丁堡方面,則有市長艾爾德瑞吉(Robert Aldridge)、愛丁堡大學校長麥拉赫蘭(Gavin McLachlan)、解剖學主任吉陵瓦特(Tom Gillingwater)等。

返還儀式登場前,另有一場與祖靈溝通的傳統儀式,台、英雙方僅部分人員參與。

愛丁堡大學指出,據目前所知,校方所收藏的4具台灣原住民遺骨,他們生前參與攻擊琉球漂民行動的可能性不高。這4具頭顱原是日軍戰利品,戰事結束後被一名隨日軍出兵台灣、擔任軍事顧問的美國海軍軍官帶往日本。

接下來長達約30年期間,這4具遺骨陸續由住在日本橫濱的美國醫師、頭顱收集者艾德瑞吉(Stuart Eldridge),以及蘇格蘭解剖學家、在英屬印度加爾各答(Calcutta)籌設並擔任「印度博物館」(Indian Museum)首任館長的安德森(John Anderson)持有。1907年,這幾具頭骨被交給時任愛丁堡大學校長、英國解剖學家透納(William Turner),就此存放於愛丁堡至今。

吉陵瓦特說,今天的台灣原民遺骨返還儀式標誌愛丁堡大學與台灣社群跨國合作的頂點。校方致力處理殖民歷史遺產,此次返還台灣原民遺骨落實校方長久以來的政策,也就是將被奪走的物件歸還其文化上的適切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