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慘了!投資人集體訴訟5大隱瞞行為:代工部門1年慘賠70億美元,都沒說!

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上任以來挑戰不斷,既要快馬加鞭讓晶圓代工業務短期內迎頭趕上台積電、三星,同時要力抗來勢洶洶的Arm陣營,近期還將面臨投資人的集體訴訟。

根據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報導,美國律師事務所Levi & Korsinsky指控英特爾今年1月公布2023年業績時, 未正確揭露製造部門的虧損情形,導致投資人權益受損 ,呼籲投資者加入針對該公司的集體訴訟。

英特爾代工業務1年慘賠70億美元、並有30%產能外包台積電

自2024年第一季開始,英特爾採用所謂的「內部代工廠」(Intel Foundry Services, IFS)模式, 其產品部門和外部客戶可從英特爾的獨立部門「英特爾代工廠」(Intel Foundry)購買製造和封裝服務

先前英特爾並未單獨報告其製造部門的業績表現,只公佈了向外部客戶銷售製造服務的業績,直到今年4月披露新劃分的部門及業務,必須公布「英特爾代工」作為獨立部門的業績,結果顯示, 該部門在2023年虧損了約70億美元 ,導致英特爾股價應暴跌。

另一方面,英特爾將約30%的產能,外包給台積電及其他晶片代工廠生產,種種都讓投資者感到不安。

4月25日,英特爾公布2024年第一季財報,其中代工部門的營收為44億美元、虧損25億美元。自今年初以來,英特爾市值已縮水三分之一,截至6月17日的市值為1296.2億美元。

Levi & Korsinsky的訴狀指控英特爾的虛假陳述及隱瞞行為,並列舉如下:

(1) 英特爾代工服務的成長,並不代表內部部門可報告的收入成長
(2) 英特爾代工部門在2023年出現重大經營虧損
(3) 因內部收入下降,導致代工部門產品利潤下降
(4) 代工模式不會成為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IFS)策略的強勁成長推動力
(5) 基於上述原因,被告關於公司業務、營運和前景的正向陳述,存在誤導性或缺乏合理依據

《Tom’s Hardware》報導指出,認為自己在2024年1月24日至4月25日期間,因英特爾股票遭受損失的投資者,可在2024年7月2日之前請求成為本案主要原告。

若代工虧損又趕不上量產時程,陸行之:基辛格執行長大位恐不保

對於英特爾將面臨的集體訴訟案件,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其Facebook粉絲專頁評論,英特爾的律師團隊當然不是省油的燈,不過目前來看IFS(Intel Foundry Services)對英特爾而言,仍然是個沒有割掉的瘤,「在拿了85億美元的美國政府補助,加上110億美元貸款的加碼投資之後,如果還是無法在2025年量產出貨20A/18A,公司又出來說完成生產準備 (manufacturing ready) 跟正式量產 (mass production)差很遠,我看他(基辛格)的CEO位子將岌岌可危了!」

英特爾先前多次宣布「4年內達成5個技術節點」(5N4Y)的目標,將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20A(相當於台積電2nm)量產準備,2024年下半年完成18A(約台積電2nm+)量產準備。

陸行之並提到,若基辛格真的掉了執行長大位,到時候英特爾交給蘋果(Apple)或輝達(NVIDIA)來併購管理,可能會比較有機會翻身。

延伸閱讀:全球晶圓代工排行出爐!台積電61.7%稱王,Top10排名一次看

資料來源:Tom’s HardwareMarket Screener

更多報導
英特爾也跟台灣搏感情!Arm陣營來勢洶洶,基辛格不怕掉PC王位,怎麼說?
英特爾x86王位不保?Arm打了12年的仗都沒拿下,為何這次敢喊「十年拿下PC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