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Core Ultra、第5代Xeon處理器正式亮相 加速實現AI無所不在願景

英特爾今(15)日舉辦新品上市發表會,會中正式發布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代號Meteor Lake)、第5代Xeon處理器(代號Emerald Rapids),以及介紹最新版本的OpenVINO 2023.2工具套件,以加速實現實現AI無所不在願景;同時,英特爾在會中也展示10台基於Core Ultra的PC及超過25台基於第5代Xeon處理器的系統和主機板,展現與台灣產業生態系強大的研發能量。

英特爾舉辦新品上市發表會。(圖/記者侯冠州攝)
英特爾舉辦新品上市發表會。(圖/記者侯冠州攝)

Intel Core Ultra瞄準AI PC市場

在今年9月舉辦的第三屆Intel Innovation活動上,英特爾即揭露代號為Meteor Lake的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此一處理器象徵著英特爾40年來最大的架構轉變,搭載首次推出的AI加速器-神經處理單元(NPU),以實現高效能AI加速,更比前一代產品提高了2.5倍的能源效率。

此外,英特爾正與100多家獨立軟體供應商緊密合作,將數百種AI應用程式導入PC市場,這意味著在Intel Core Ultra上將能執行更廣泛的AI應用。例如,Adobe Premiere Pro的內容創作者將能享受到比競爭產品高達40%的性能。

英特爾指出,搭載Core Ultra的AI PC現已在多家美國零售商上市,預估明年度全球將有超過230款筆記型電腦和個人電腦採用Core Ultra處理器;而在今日的活動現場, 亦展示來自宏碁、華碩、戴爾、神基科技、技嘉科技、聯想、LG、微星科技等合作夥伴的10台基於Core Ultra打造的PC。

第5代Xeon處理器強化資料中心運算效能

在AI浪潮興起之際,資料中心的運算效能愈顯重要,但同時還必須維持低能耗。為此,英特爾推出第5代Xeon處理器,在相同熱設計功耗(TDP),下,平均效能提升 21%,每瓦效能提升 36%;若遵循普遍的五年更新周期,從舊一代系統升級到新一代Xeon處理器的客戶其總體擁有成本(TCO)可降低高達77%。

英特爾強調,Xeon是市場唯一內建AI加速功能的主流資料中心處理器,而全新第5代Xeon處理器在多達200億參數的模型上,提供高達42%的推論和微調效能提升,且該處理器還具有一致且不斷改善MLPerf訓練和推論基準測試結果的優勢。透過Xeon內建的AI加速器,搭配最佳化的軟體和強化的遙測功能,為通訊服務提供者、內容提供者,以及包括零售、醫療保健和製造等廣泛垂直市場,提供更輕鬆的管理、更有效率的布署複雜的網路和邊緣運算負載。

英特爾展示基於第5代Intel Xeon處理器的系統和主機板。(圖/記者侯冠州攝)
英特爾展示基於第5代Intel Xeon處理器的系統和主機板。(圖/記者侯冠州攝)

在今日的活動現場也展示超過25台基於第5代Intel Xeon處理器的系統和主機板,像是來自華碩、研華、仁寶、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技嘉、鴻佰科技、英業達、微星科技、新漢、和碩聯合科技、雲達科技、美超微、緯創、緯穎科技等合作夥伴。

OpenVINO開發軟體讓布署AI推論更容易

另外,英特爾本次除了推出Intel Core Ultra和第5代Xeon處理器等硬體產品,滿足AI運算需求、加速AI普及外,同時也推出了最新版本的Intel OpenVINO 2023.2,提供開發者運用硬體加速來處理AI工作負載和解決方案,能快速建立、最佳化和布署AI模型,適用於各種推論應用。

據悉,英特爾最新版本的OpenVINO 2023.2,針對深度學習推論的開源軟體庫,增強對生成式與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支援,開發人員可以透過OpenVINO在本地端或雲端直接布署AI推論,讓開發人員能夠更順暢的轉換模型,無需通過針對不同類型硬體的底層API重構模型,加速實現混合式AI。

英特爾強調,除了提供可靠的AI硬體技術,也致力提升使用效率及體驗,將AI加速功能融入開發者使用的AI框架(如PyTorch和TensorFlow),並透過oneAPI提供基礎函式庫,使軟體在不同類型的硬體上進行最佳化,以大幅提升運作效能;而開放式oneAPI和OpenVINO工具套件,可提供開發者運用硬體加速來處理AI工作負載和解決方案,快速建立、最佳化和布署AI模型。

英特爾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汪佳慧。(圖/記者侯冠州攝)
英特爾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汪佳慧。(圖/記者侯冠州攝)

英特爾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汪佳慧強調,隨著今天全系列新產品的推出,英特爾的AI產品組合變得更加強大,同時,英特爾也獲得供應鏈生態系的支持,展現與合作夥伴共同發展下一代產品的最新成果,以及一起探索AI應用的無限可能。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侯冠州:自進入新聞產業後便於科技領域鑽研,採訪足跡遍及台積電、鴻海、NVIDIA、Arm等外商與台企,期許能在瞬息萬變的科技產業中提供讀者真實、專業的新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