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籍男鍾情香港郊野 自學生態攝影 一張小靈貓照片部署兩個月

生態攝影師Robert Ferguson部署了兩個月,在西貢郊野成功「相機陷阱」拍攝一隻小靈貓,這也是他最喜歡的照片。(受訪者提供照片)
生態攝影師Robert Ferguson部署了兩個月,在西貢郊野成功「相機陷阱」拍攝一隻小靈貓,這也是他最喜歡的照片。(受訪者提供照片)

【Yahoo 新聞報道】生態攝影師 Robert Ferguson 鏡頭下的香港郊野充滿驚喜:青蛇「竹葉青」在樹枝上打呵欠的瞬間、麻鷹展翅捕食的英姿、金粉象鼻蟲的亮麗 Party Animal 造型等,都是他為香港多樣生境留下的珍貴記錄。他曾經深入西貢郊野部署 2 個月,只為拍攝小靈貓的身影;即使在靠近鬧市的九龍公園、柴灣公園等,他都能捕捉各種小動物的美態。Robert 接受《Yahoo新聞》訪問時表示,居港 30 年來見證郊野被擴張的城市蠶食。他鼓勵港人走到郊外認識不同物種,珍惜香港的生物多樣性。

Robert今年出版著作 Wildcreatures of Hong Kong ,將會翻譯成中文版,預計明年初面世。
Robert今年出版著作 Wildcreatures of Hong Kong ,將會翻譯成中文版,預計明年初面世。

Robert本月初在中環藝穗會分享他過去 4 年用鏡頭捕捉的各種動物形態。分享會由關注可持續發展、不時舉辦生態導賞的社企 Encompass HK 主辦。豹貓端坐樹上如獵豹、流星錘蜘蛛分泌出球狀的蜘蛛絲、變色龍披上鮮艷的橙色外套...... Robert 的拍攝作品無不令席上觀眾驚嘆。這些照片收錄在今年出版的著作 Wildcreatures of Hong Kong。Robert 表示,最新得到「擇善基金會」支持,將於明年初為此著作推出中文版《香港野》,期望進駐全港中小學圖書館。

在藝穗會分享生態攝影的經驗,吸引了80位觀眾出席,絕大部分是外籍人士。
在藝穗會分享生態攝影的經驗,吸引了80位觀眾出席,絕大部分是外籍人士。
Robert帶備攝影器材出席分享會。
Robert帶備攝影器材出席分享會。

自學生態攝影獲獎 一眼認出物種

Robert是生於瑞士的英國人,1991 年隨女友來港,因喜歡香港而定居超過 30 年,曾在《經濟學人》、路透社任職攝影記者。他自小對生態攝影感興趣,但直到 2018 年退休才自學生態攝影,走進香港的山林,用鏡頭將形態各異的動物一一定格。他 2020 年憑在新加坡拍攝的鵜鶘吞魚照片,獲得自然生態攝影網站 Nature TTL的People’s Choice Award

Robert在新加坡裕廊飛禽公園拍攝鵜鶘吞魚的一刻,獲得自然生態攝影網站Nature TTL的People’s Choice Award。(Nature TTL網站照片)
Robert在新加坡裕廊飛禽公園拍攝鵜鶘吞魚的一刻,獲得自然生態攝影網站Nature TTL的People’s Choice Award。(Nature TTL網站照片)

Robert的第一本攝影著作是香港小蟲 The Bugs Of Hong Kong。要辨認拍下的每個物種殊非易事,他透過電郵或社交媒體找到許多有相關知識的專家、大學生,慢慢訓練成今天一眼就認出物種的技能。在生態攝影的過程,Robert 更多時候是觀察。他為了拍攝多數在夜間或清晨出沒的小靈貓,在西貢郊野公園花了 5 周觀察其出沒的路徑,然後佈置「相機陷阱」(camera trap),待小靈貓路經時觸發紅外線感應,即時自動攝影。結果 Robert 再等了 5 周才成功捕捉一隻小靈貓的身影,前後花了約 2 個月。

在生態攝影的過程,Robert 更多時候是觀察。 (受訪者提供照片)
在生態攝影的過程,Robert 更多時候是觀察。 (受訪者提供照片)
Robert 拍下雌性赤尾青竹絲(俗稱「竹葉青」)打呵欠的一刻。他說香港大部分蛇咬人的個案都是竹葉青,但只要不靠近就不會被咬。(受訪者提供照片)
Robert 拍下雌性赤尾青竹絲(俗稱「竹葉青」)打呵欠的一刻。他說香港大部分蛇咬人的個案都是竹葉青,但只要不靠近就不會被咬。(受訪者提供照片)

Robert 的鏡頭不只捕捉動物的美態,更多是生活形態,像是被雌性蝙蝠包圍的雄性蝙蝠,「雄性築巢築得好,可以吸引異性,這裡我們見到有 8 隻雌性蝙蝠,哈哈。」又或者是一群「編織蟻」合力拉動葉子,利用幼蟲吐出的絲線,將葉子粘合成巢穴。

Robert 拍攝到一隻雄性蝙蝠(圖中上方)築了靚巢,吸引8隻雌性蝙蝠。(受訪者提供照片)
Robert 拍攝到一隻雄性蝙蝠(圖中上方)築了靚巢,吸引8隻雌性蝙蝠。(受訪者提供照片)
Robert 透過鏡頭觀察到編織蟻群築巢的過程,利用幼蟲流出的絲線,像使用膠槍般將葉子粘合。(受訪者提供照片)
Robert 透過鏡頭觀察到編織蟻群築巢的過程,利用幼蟲流出的絲線,像使用膠槍般將葉子粘合。(受訪者提供照片)

生態攝影好去處:九龍公園、柴灣公園

根據他生態攝影 4 年的經驗,Robert 在城市公園拍攝也收穫甚豐,像是九龍公園、沙田公園、柴灣公園和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LNEC)。在 LNEC,他曾拍攝到變色龍、金粉象鼻蟲,其他公園則較容易捕捉到各種鳥類。

Robert 在柴灣公園拍攝到雀鳥捕魚一刻。(受訪者提供照片)
Robert 在柴灣公園拍攝到雀鳥捕魚一刻。(受訪者提供照片)
一群雀仔在九龍公園洗澡。(受訪者提供照片)
一群雀仔在九龍公園洗澡。(受訪者提供照片)
在沙田公園拍攝到鵯科類小鳥喝水。(受訪者提供照片)
在沙田公園拍攝到鵯科類小鳥喝水。(受訪者提供照片)

去年返英 寄語港人珍惜生物多樣性

Robert 形容香港的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例如英國只有約 50 種蝴蝶,香港至少有256種。他歸因於香港氣候、多元的棲息地以及保留至今的環境保護政策—— 1976 年制訂的《郊野公園條例》,讓香港現時仍有 42% 面積屬於郊野。然而過去 30 年他見證香港的變化,生物多樣性和優美的郊野正被持續的城市擴張所蠶食,「你只需看看米埔濕地,就能見到香港正朝著摩天大樓和城市方向發展。」

在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拍攝到的變色龍。(受訪者提供照片)
在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拍攝到的變色龍。(受訪者提供照片)
在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拍攝到的金粉象鼻蟲,Robert 形容細看之下才發現牠像party animal。(受訪者提供照片)
在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拍攝到的金粉象鼻蟲,Robert 形容細看之下才發現牠像party animal。(受訪者提供照片)

當年 Robert 隨醫生女友來港,女友後來成為太太,去年兩人已回到英國過退休生活。他曾到外國很多地方拍攝,惟始終鍾情香港,只因不消半個鐘就可以去到郊外,不似在英國駕車數小時才到山林,而且能夠遇上林林總總的動物。他最後寄語港人,希望大眾走到郊外,去認識不同物種的分別,珍惜香港的生物多樣性。

Robert呼籲港人走香港郊野,珍惜香港的生物多樣性。(受訪者提供照片)
Robert呼籲港人走香港郊野,珍惜香港的生物多樣性。(受訪者提供照片)
領角鴞,屬於小型貓頭鷹,Robert 說不時在夜裡的森林聽到牠的叫聲。他在嘉道理農場拍得這張照片。(受訪者提供照片)
領角鴞,屬於小型貓頭鷹,Robert 說不時在夜裡的森林聽到牠的叫聲。他在嘉道理農場拍得這張照片。(受訪者提供照片)
在米埔濕地拍攝雀鳥的時候,Robert 意外地遇見這隻紅頰獴。(受訪者提供照片)
在米埔濕地拍攝雀鳥的時候,Robert 意外地遇見這隻紅頰獴。(受訪者提供照片)
這是俗稱麻鷹的「黑鳶」。Robert 在西貢碼頭捕捉牠在海面獵食的畫面,他說3月到11月期間,只要周日到西貢就很容易見到黑鳶,因為有賣魚的攤檔。 (受訪者提供照片)
這是俗稱麻鷹的「黑鳶」。Robert 在西貢碼頭捕捉牠在海面獵食的畫面,他說3月到11月期間,只要周日到西貢就很容易見到黑鳶,因為有賣魚的攤檔。 (受訪者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