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關鍵3決策」主宰各國武肺傷亡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因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全球確診人數高達194萬例,累計死亡人數達12萬例。繼亞洲和美洲國家之後,歐洲地區也淪為重災區,包含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和英國等國家,累計確診人數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之最。如今新冠肺炎儼然成為災難性的全球大流行病(global pandemic)。

英國政府透過布告看板呼籲民眾:「待在家裡保命」。(圖/陳子瑄提供)
英國政府透過布告看板呼籲民眾:「待在家裡保命」。(圖/陳子瑄提供)

而在歐洲國家中,英國疫情尤為嚴峻。截至今(15)日確診病例數9萬5千多人,累計死亡人數更突破1萬2 千人。自13日起,單日確診、死亡病例數已超越最嚴重的義大利、西班牙,不斷刷新英國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最大增幅;而英國病死率更是高達12.7%,與歐洲病死率最高的義大利12.8%相去甚微。

也引發各國紛紛研究究竟該如何防疫,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健康政策組發表一系列研究,表示台灣防疫有成,獲得國際關注與讚賞。其實最初因台灣與病毒起源地的中國武漢距離近且民間往來頻繁,曾有不少學者認為台灣將是最受威脅的國家;但如今事實證明,台灣在防疫上面面俱到的「防堵策略」比各國鄰居們還要完善。

然而對比同屬島嶼國家的英國階段性的防疫策略從「延緩擴散」(delay)到「緩和疫情」(metigate),延宕了一個多月,帶來的結果是病毒的大規模蔓延及疫情對社會帶來的負面衝擊。英國的防疫策略強調以數據導向的「科學防疫策略」應對疫情,也將考驗英國在醫療科學領域的聲譽,在面對這「場世紀之疫」能否保全。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健康政策組針對全球防疫之研究。(圖/陳子瑄提供)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健康政策組針對全球防疫之研究。(圖/陳子瑄提供)

◆疫情關鍵期復活節連假

根據美國的研究預估:4月將是英國疫情的高峰,而英國也將成為繼義大利之後成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如今英國進入「軟性封城」的第4周,亦是復活節連假的「疫情關鍵期」,從數據上看,相較於歐洲其他國家疫情進展逐漸放慢的跡象,英國疫情顯然未見明顯的控制。

◆全球防疫成效 關鍵3策略

從各國到目前為止的防疫措施、效果和行動速度看來,台灣能夠汲取過去對抗大型傳染性疾病的經驗,面對這次新冠疫情迅速地落實幾樣重要的防疫措施:
1.及時優化邊境檢疫、關鍵時期封鎖國境斷開病毒傳播鏈
2.升級傳染病醫療體系,推廣衛生教育、全民防疫戴口罩
3.擴大檢測追蹤高危險案例、並加強居家檢疫。

而這些都歸功於台灣政府的即時應變、謹慎以對及前瞻性的超前部署。

疫情防控不但需要科學實證,更需要強而有力應變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肆虐全球183個國家,雖然全球對於這個未知的新型病毒認知有限,但控制傳染病的成長曲線是各個國家共同的目標,每個關鍵的政策都會影響病毒的傳播。放眼全球疫情,這3條「關鍵決策」可以看出全球疫情分野和走向―防疫成功的國家都存在共同趨勢。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健康政策組針對全球防疫之研究。(圖/陳子瑄提供)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健康政策組針對全球防疫之研究。(圖/陳子瑄提供)

關鍵決策一:封鎖國境斷開病毒傳播鏈

紐西蘭與台灣(圖下方)皆於3/19起嚴格限制非本國籍人士入境,每日新增確診人數自封鎖國境數日後呈現下降趨勢;義大利(圖左上)則於3/17起限制歐盟國除外的本國籍人士入境,確診人數趨於平緩;英國(圖右上)則無入境管控限制,確診人數至今持續上升。

關鍵決策二:推廣衛生教育,全民防疫戴口罩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平坦化傳播曲線(flattening the curve)」為各國首要目標。成長曲線愈平緩,表示病例增加得愈慢、疫情控制成效愈佳。相較於曲線持續上升的歐美國家(圖左上半);台灣、新加坡、日本、南韓等亞洲國家,不但曲線趨於平緩,一大共通點就是以全民戴口罩為國家抵抗疫情的基本措施。

時至今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英國、美國衛生部仍普遍認為口罩能夠降低醫院外感染的證據力不足,因此除了醫護人員即已感染患者才需要戴,民眾不需要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2公尺安全社交距離才是最有效的上疫措施。但事實上,許多研究已證實「安全」距離不再安全,飛沫病毒的傳播不僅限於2公尺內,戴口罩配合勤洗手避免群聚人潮,才能有效平坦化傳播曲線。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健康政策組針對全球防疫之研究。(圖/陳子瑄提供)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健康政策組針對全球防疫之研究。(圖/陳子瑄提供)

關鍵決策三:擴大檢測追蹤高危險案例

在諸多傳染病防疫政策之中,感染者的監控和篩檢可謂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大規模的檢測、提早偵測已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案例,並加以隔離檢疫,才能有效對抗疫情大爆發。而數據證實,檢疫覆蓋率較高的國家,普遍而言疫情控制的都比覆蓋率低的國家來的佳。

英國除了檢疫覆蓋率低之外,「輕度感染者不檢測」的做法亦被國際詬病,不但使疑似感染的患者形成社區感染的防疫破口,更加速了全國病毒的蔓延。因此在醫療檢測和設備充足的條件之下,擴大篩檢應為各國防疫的首要之務。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健康政策組研究員陳子瑄指出,綜觀全球防疫成效傑出的國家,不論是台灣超前佈署;還是德國的後來居上,防疫策略兼顧了國際、國家、和社區三層面的「關鍵3決策」―即1.關邊境斷病鏈2.全民防疫戴口罩3.擴大追蹤強檢疫。

英國政府透過布告看板呼籲民眾:「待在家裡保命」。(圖/陳子瑄提供)
英國政府透過布告看板呼籲民眾:「待在家裡保命」。(圖/陳子瑄提供)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鬆口氣!財長:今年綜合所得稅報稅延長到6月底
助癌末父圓夢、勸黑道大哥投案 林萱茲個性雞婆被封房仲王
不能祝壽辦慶典 媽祖「金箔卡」量額溫 信徒:保庇啦!
好神勇!獵人扛80kg「超大老鼠」一大坨黑竟是活山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