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鄉茶香」展 品味臺、蒙、藏茶飲生活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明(15)日起至11月10日,在蒙藏文化館舉辦《茶鄉茶香-從臺灣到蒙古西藏》展覽,規劃4大主題,並與國內24個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合作,展出約221組件各式茶器具與茶席,集結臺灣、蒙古與西藏茶文化,串聯起滿溢茶香、穿梭古今、橫跨地域的多元茶文化之旅。

飲茶文化是世界各國的共通語言,蒙藏文化中心此次以茶為媒介,連結臺灣及蒙藏土地與文化。蒙藏文化中心指出,臺灣茶於清領時期隨著移民渡海而來的飲茶習慣與器具,逐漸融入臺灣本島生活並落地生根,淡水開港後更以「Formosa Oolong Tea」之名開啟臺灣茶外銷的黃金時代;茶是蒙古人攝取維生素的重要來源,且因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慣不同,較為人熟知的蒙古奶茶加鹽不加糖、熱飲不冷飲;藏人飲茶歷史悠久,其飲用酥油茶的習俗與藏區高原寒冷地理環境息息相關,使其茶文化發展自成一格。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表示,此次展覽以時代為「緯」、器具為「經」,規劃「早期臺灣茶文化」、「蒙古生活與茶文化」、「西藏生活與茶文化」與「臺灣當代陶藝茶具之美」4大主題,串聯今昔時空與臺灣、蒙古、西藏文化發展樣貌,展出大眾所熟知的臺灣當代陶藝茶具及茶席藝術,帶領觀眾回顧臺灣的茶金歲月及當代茶藝生活美學。

另外,《茶鄉茶香-從臺灣到蒙古西藏》展場更特別規劃重現蒙藏當地生活情境,展出蒙古包與犛牛帳篷等生活用品,以及蒙古與西藏煮茶、喝茶用具,一次品味臺灣、蒙古與西藏各具獨特魅力的茶飲生活。此外,展期間每週六下午也舉辦茶席體驗、專題講座、蒙藏文化手作體驗課程,名額有限,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與。

「早期臺灣茶文化」展區,呈現臺北大稻埕茶文化發展。(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提供)

「臺灣當代陶藝茶具之美」展區與多私人收藏家合作,展出各式茶器具與茶席。(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提供)

展場陳設犛牛帳篷以及西藏煮茶、喝茶用具等,感受西藏牧區的生活風景。(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提供)

展場陳設蒙古包以及蒙古煮茶、喝茶用具等,感受蒙古牧區的生活風景。(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