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的真真假假

(圖/茶金臉書)
(圖/茶金臉書)

公共電視推出的《茶金》收視四度稱冠,廣獲好評,引起觀眾對當年歷史的討論,這是額外貢獻。

公視以時代生活劇而非歷史劇來定位《茶金》,或許正是不想捲入不必要的紛擾。時代劇是日本對歷史劇的用語,本質上還是歷史劇。不管是時代劇或歷史劇,本來就不會是真實歷史,不宜苛求。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多看看真實的歷史記載。

台灣當年面對的通貨膨脹,有兩大因素,一是日本戰時在台灣發行紙鈔已嚴重信用透支,二是國共內戰的波及。台灣陷入通貨膨脹的同時,大陸也遇到一樣的痛苦。兩邊的差異在於,台灣承擔了日本龐大的戰爭開銷,大陸則是繼續陷入國共內戰。

拉高到整個中國視角與世界局勢來看,更有助於還原歷史真相。從中國視角,可以看到蔣介石丟失大陸江山,在1948年已成定局,原因之一是他的用人私心,所以不只國共內戰失敗,在大陸的幣制改革也失敗。

用人私心,最主要是廣為流傳的孔宋家族破壞金融秩序,以及選用軍事將領不免排除異己。結構工程專家蔡榮根博士,最近出版《狼煙未燼》,從周遭人物還原歷史,描述細膩,引人入史。

孔宋家族的當權,造成大陸幣制改革失敗。1948年蔣介石實行幣制改革,推出金圓券,原本的法幣(法定貨幣)300萬元,只能兌換金圓券1元,比台灣的4萬元換1元更厲害。蔣經國到上海督導經濟並且「打老虎」,對抗搗亂金融市場的孔宋家族,結果有志難伸而辭職下台,金圓券的幣制改革也完全失敗。

《狼煙未燼》記載美聯社在1947年有一篇報導,提到法幣100元在1937年可以買兩頭牛,到了1947年只能買1/3盒火柴。另有分析指出,對比1937年,1948年的中國物價上漲了600多萬倍。當時通貨膨脹之嚴重,絕對是國民黨盡失民心,斷送大陸政權的關鍵之一。

至於軍事將領,有一個小故事很鮮明,就是創下台兒莊大捷的孫連仲上將,因為不是嫡系,來台後竟淪於開麵店維生。金融失序、戰場不利,所以1948年徐蚌會戰的前一個月,蔣介石命令蔣經國等人把國庫黃金運到台灣,後來又發布台灣的重要人事,蔡博士認為由此可見蔣介石已經決定放棄大陸江山。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蔣介石與國民黨政府確實努力推動台灣的幣制改革,1949年發行的新台幣,因為有黃金擔保,也就是真的可以拿新台幣去換黃金,重建人民對紙鈔的信心,並以真實購買力決定以4萬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

新台幣的改革,有助於解決通貨膨脹。拉高到世界局勢來看,美國協助盟國戰後復興,原本不包括台灣。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才開始大力提供美援,進一步改善台灣的通貨膨脹。戰後百廢待興,當年歷史還有許多值得研究,未必已有定論。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著有《穿越台灣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