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仔龜披薩」民眾搶試吃!草仔粿由來曝光

生活中心/李明融報導

為因應清明節到來,知名披薩業者日前推出創意披薩料理「芝心雙粿草仔龜披薩」,烏龜造型披薩搭配台灣傳統小吃草仔粿,再次挑起民眾好奇心,買來試吃到底味道如何;然而,事實上草仔粿過去是傳統清明節的祭品,且客閩的草仔粿也有所不同。


「草仔龜披薩」民眾搶試吃!草仔粿由來曝光:原為傳統清明節祭品
「草仔龜披薩」民眾搶試吃!草仔粿由來曝光:原為傳統清明節祭品

根據中研院民族研究所的平埔文化資訊網指出,草仔粿的製作方法早在300年前就被記載於《台海使槎錄》中,在〈番俗六考〉中便記載平埔族炊煮米食的作法,其中包括「將糯米蒸熟,舂為餅餌,名『都都』」,都都即為漢人說的「粿」。而客家人和閩南人的草仔粿也有所不同,閩南人的草仔粿多以鼠麴草製成粿皮,顏色較淡,客家人的草仔粿稱為「艾粄」,以艾草汁製成,顏色較鼠麴粿深,兩者的內餡則沒有太大差異,主要以絞肉、蝦米、乾香菇、紅蔥頭等,客家人甜的草仔粿內餡則有紅豆沙、蜜紅豆、綠豆沙等。


根據農業部分享草仔粿的由來,最初被稱作是清明節的「墓粿」,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周朝的寒食節食物,其後因寒食節習俗與「清明」節氣合一,成為清明節,而變成清明節祭祖的食物;在《草仔粿:從墓粿到伴手禮的消費文化研究》論文中也提到,台灣光復前民生物質缺乏,平時能吃到米食製品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一般都要等到過年過節、節慶或祭祀等場合,才會出現米食製成的粿。


家境較好的人家就會準備草仔粿、紅龜粿、發粿等糕點祭祖,掃完墓後就會將這些「墓粿」附上一些零錢給附近的小孩,這樣的習俗稱為「挹墓粿」,除了幫助貧困孩童外,也有著討好他們,希望牧牛時不要將牛牽到墳上的意涵。


原文出處:「草仔龜披薩」民眾搶試吃!草仔粿由來曝光:原為傳統清明節祭品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必勝客烏龜披薩撞臉《魔法阿嬤》1角色!網一看全笑翻
必勝客「烏龜披薩」實體照曝光!網崩潰:義大利要宣戰了
吃了會記下來?他意外做出「記憶洋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