荖濃溪抗旱 下游築堤蓄水超前預警

氣候嚴峻,南台灣3年遇到2次大旱,抗旱超前部署,高雄首度在荖濃溪築堤蓄水,此舉不但提高溪流抗旱的能力,也可以挹注地下水資源,而且意外形成了湖光山色的美景。

陽光灑在高雄六龜荖濃溪十八羅漢山前面的河道,波光粼粼,閃閃發亮,從空中鳥瞰,河道清澈見底,眼前的湖光山色,全拜抗旱工程所賜。

遊客:「當然是差別很大,現在水比較清澈、比較美,有山有水,當然看起來好多了。」

怪手挖土築堤,並用巨石堵起破口,最後形成一道堰壩,抗旱超前部署。

高市水利局副局長 許峻源:「不要讓它直接下雨,然後經過山區就直接到外海,那乾旱期間,讓水可以涵養我們的地下水資源。」

工程從去年年底汛期過後開始施工,今年一月第一處完工後,第二處據點也即將完成,總計中下游可蓄水近80萬噸。

建築土木工程營造公司負責人 林秀峰:「趕工期間加派機具,大概從早上7點做到下午5點,就是在破口的時候,是比較難收起來。」

築堤蓄水,首度施作,也將上游的溪水導引到至下游。

屏科大名譽教授 丁澈士:「會選擇在一些 比較靠近山區的,因為它補充能量很高,在集水區裡面,直接能夠進入到河川裡面,滲流到河床底下,利用洪水蓄水地下,增源減洪這樣的一種方式。」

水資源專家指出,台灣近年抗旱的主要作為,不管是鑿井或築堤蓄水,主要目的都是為了涵養地下水資源。

屏科大名譽教授 丁澈士:「在豐水期的時候,能夠利用河川的水來做補充,收集集水區裡面的水,等到枯水期的時候,在我們所說的地下水庫裡面,再來把水資源做開發。」

氣候日漸嚴峻,南台灣抗旱大作戰,築堤蓄水,能起多大的效能,很快就能見分曉。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援助花蓮震災 日系餐飲業伸援手
強震過後房屋損傷 慈濟修繕團隊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