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要看緊!2因素恐促國內第四季物價上揚

全球掀起通膨壓力,原物料價格高漲。學者今天(19日)指出,中國能耗雙控政策下,限電措施衝擊供應鏈一時難解,而國內方面隨著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好轉,防疫管制陸續鬆綁,又有振興政策拚經濟,使內需消費開始回溫,業者可能開始敢將原物料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此,國內第四季物價上漲恐難避免,且壓力會更大。

全世界疫情趨緩,經濟活動陸續重啟,各國都急著補庫存來因應大量需求,同時,各國量化寬鬆政策下熱錢湧入大宗物資,包括原物料、能源價格通通喊漲,一時之間全球萬物齊漲,引爆通膨壓力,國內方面,也開始感受通膨挑戰,主計總處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就達2.63%,創約8年半以來新高。儘管經濟部長王美花19日在立院受訪時強調,已有穩定油價機制,且國內物價仍算平穩,會小心因應,不過,國立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國內第四季恐難逃通膨挑戰,且壓力會更大。

吳大任說明,中國因應能耗雙控、發電成本上揚,9月開始限電打亂供應鏈秩序,使得許多工廠停工,業者瘋搶零組件存貨造成短期需求上揚,此問題一時難解,再加上國內方面,疫情趨緩,振興五倍券等措施上路帶動消費力逐漸恢復正常,廠商第四季起恐將開始調漲售價來反映成本,物價面臨上漲壓力。他說:『(原音)疫情期間因為很多商家生意不好,不敢隨便亂漲價,即使很多原物料價格已經漲上來,但是為了照顧他自己生意,所以可能還是得吸收成本上漲的部分,10月以後疫情慢慢緩和、政府這些消費政策,這個內需消費應該還是會慢慢回到正常情況,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覺得廠商把成本上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的可能性一定會提高。』

吳大任表示,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雙雙大漲,若10月美國經濟數據轉好,像是失業率跌破5%,甚至降到4%以下,就幾乎可以篤定美國聯準會將開始緊縮貨幣政策,像是縮減資產負債表等來抑制通膨,屆時熱錢退場,雖可多少舒緩通膨問題,但物價一旦走高,也幾乎「回不去了」。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藍委呼籲油價凍漲 蘇揆:哪怕明天要投票該漲還是漲
小心通膨怪獸從生活中現身!陳南光示警央行:勿輕易解釋物價上升是短期現象
9月CPI年增2.63%創8年半新高 主計總處:沒通膨但壓力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