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博物館福爾摩沙特展 呈現臺荷400年歷史交會

記者黃朝琴/綜合報導

16世紀中葉,臺灣首次以「福爾摩沙」之名出現於歐洲航海地圖上,文化部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攜手舉辦「很久很久以前…荷蘭與臺灣」特展,即起至2025年4月6日展出臺荷歷史交會400週年16件相關文獻館藏。

文化部今(16)日表示,荷蘭國家博物館博物館特別精選14幅印刷及2幅繪畫,講述400年前荷蘭和臺灣之間的歷史故事,同時邀請荷蘭、瑞典及我國學者梳理臺灣荷蘭400年相關議題,撰寫福爾摩沙歷史及文物研究專文,於荷蘭皇家亞洲藝術協會期刊雜誌(Aziatische Kunst)以「福爾摩沙」專刊發表。

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表示,2024年適逢荷蘭人建臺南安平熱蘭遮城400週年,荷蘭國家博物館近年持續對荷蘭黃金時代海外殖民歷史進行省思,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並正視此段歷史衍生的歷史遺緒及現代議題,為觀者提供反思和對話的空間。

荷蘭國家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員暨策展人王靜靈表示,雖然許多荷蘭人都知道臺灣(福爾摩沙),但他們大多不知道臺灣與荷蘭有著共同的歷史連結,1624年至1662年及1664年至1668年,臺灣部分處於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的殖民統治之下,展覽講述400年前的故事和歷史。

王靜靈說,歷史從來都不是單面向的,在這個歷史舞台上同一個人物,根據所採取的不同立場和觀點,例如鄭成功,在荷蘭的傳統史觀上將之視為海盜,但在臺灣卻被視為民族英雄,甚至被神格化,奉為開臺聖王;展覽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對同一歷史人物的不同看法。

荷蘭國家博物館於1789年成立於海牙、1808年遷至阿姆斯特丹,並在2003年經歷全面翻新後於2013年對大眾開放,是荷蘭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漢布魯克(Hambroeck)是1648年至1661年間在福爾摩沙的荷蘭傳教士,當時臺灣部分處於荷蘭殖民統治。漢布魯克被鄭成功俘虜,敦促總督科耶特抵抗,返回鄭成功營地被處決。(荷蘭國家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