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舒蔓呼籲抵制以色列 反對用同志人權粉飾軍事佔領

【苦勞網記者王顥中/台北報導】
在台灣,我們怎麼認識以色列
或許曾聽聞特拉維夫(Tel Aviv)是在中東戰火煙硝環繞中鮮見的「同志友善」城市,又或者每年在同志、酷兒相關影展活動裡,皆可看到五花八門來自以色列的同志電影及紀錄片...。
猶太裔的紐約史坦頓島學院特聘教授莎拉·舒蔓(Sarah Schulman)昨天受台灣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邀請在台北座談會上,嚴厲批評以色列政府的「粉紅清洗」(pinkwashing),透過「同志友善形象」進行政策包裝,粉飾以色列對於巴勒斯坦的軍事佔領。
「同志友善」的政府公關
莎拉·舒蔓表示,以色列如今之所以有著「同志友善」的國際形象,最初就是因為軍事佔領巴勒斯坦所引發的抵制行動造成了公關危機,於是找上美國薩奇廣告公司(Saatchi & Saatchi),試圖扭轉國家形象,為以色列創造新品牌,不再讓人聯想起宗教狂熱、壓迫與侵略等印象。
當時薩奇的市場調查顯示,主導市場的族群是血氣方剛、性慾高張的18-24歲男性,只要他們喜歡的就會蔚為流行,於是與男性雜誌《Maxim》合作,刊登一系列諸如穿著性感、手持M16步槍俯臥在坦克上的以色列女兵照片,藉此柔美化以色列鋼硬的軍事形象。
「在2007到2009三年之間,以色列每年花費兩千萬美金」,莎拉·舒蔓說,除了與男性雜誌合作,以色列政府也邀請各地具有諸如美食家、建築評論者、賞酒客等具有文化影響力地上層貴賓,免費到以色列旅遊,但佔領區觀賞各種流行文化,體驗以色列生活型態,藉此打造以色列的開明文化形象。
不過,在投入這麼多資源之後,2009年以色列在全球國家評比排行上仍位於後段班,這次,薩奇將目標族群轉往——同樣是18-24歲男人——的男同志身上,「他們是男人,具有同樣的市場主導性,而且還不會把錢花在女人跟孩子身上。」從此以後,以色列開始拍攝各種廣告,鼓勵同志族群去特拉維夫旅遊,國家甚至提供包機,從柏林等大城市直飛,每年花四千萬美金推廣相關活動。
莎拉·舒蔓認為,以色列透過城市中的同志休閒活動展現開明現代的文明形象,將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到這些五光十色的同志生活上,博得國際美名,從而掩蓋了它違反國際法軍事佔領巴勒斯坦的狀況,「這就是『粉紅清洗』(pinkwashing),也就是洗白(Whitewash)——不過是粉紅色的。」
其實,中文裡還有個詞叫「粉飾」,更為貼切地翻譯了pinkwashing這個詞。

全文請見苦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