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園地】建構心輔網絡 深化互助力量

文:政治作戰局文宣心戰處供稿

第一單元:「鋼鐵勁旅—海軍海洋監偵指揮部」

在海偵部全體官兵勤訓精練的努力下,提升國軍海防戰力及海上監偵預警能力,有效擴展臺海環境的整體預警範圍,以提高戰場透明度,展現新世代國軍風貌,形塑國軍精實訓練的專業形象和持續努力不懈的堅定意志。

宣教重點:海軍在執行捍衛海疆的任務上,雷達站是不可或缺的支援單位。其主要是掌握臺灣周邊海域「雷情」,精準而不遺漏地掌控臺灣周邊海域的過往船隻,並在第一時間內通報相關單位研判雷情,確保海域安全。因此,海偵部雷達站一直以來都是扮演著海軍艦艇的耳目,不僅是制海先鋒,更是國防安全的第一線部隊。本節目以專題報導方式,實際走訪部隊,進一步了解官兵平時勤訓精練實況,展現海軍專業監偵的能量與自信。

給我們的啟示:素有海軍耳目之稱的海洋監偵指揮部,與許多人印象中的艦艇部隊,其實有非常大的差異,甚至帶有神祕感。其最特別的是,早期曾隸屬於陸軍,現在則屬海軍艦隊指揮部,全臺下轄共19處雷達站,遍及北、中、南、東及外離島,其中也包含了全國軍海拔最高的小雪山雷達站。海偵部每一位成員都是從海軍部隊中精挑細選的精英,必須具備情研作業的技巧,才能精確掌握水面目標。今(108)年度單位全體官兵獲得體能鑑測績優單位外,更在年度戰備部隊測考中,全力以赴,發揮團隊合作精神,深獲肯定與嘉勉,是全體國軍官兵值得學習的標竿單位。

由於單位分布廣泛,無論山之巔、海之濱都有人員駐守,因此,如何做好對每一位官兵的照顧,對幹部們充滿挑戰。誠如節目中的曾指揮官所言:「每一位幹部必須全力照顧好官兵的生活,以視如己出的態度,時時付出愛心、耐心與關心,來帶領每一位弟兄姊妹,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和樂的工作環境,讓每位官兵都有家的感覺。」因此,國軍幹部平時除專注在戰訓任務的訓練要求外,更應建立部隊就是官兵的第二個家,猶如一家人般相親相愛、相互扶持;透過這股凝聚力提升單位士氣,齊聚向心,培養每一位官兵成為穩健、成熟的戰士,個個在工作崗位上盡心、盡力,成為臺海安全的守護者。

第二單元:心靈聊天室—累積正能量 翻轉新生命

透過心靈專家的啟發和重點叮嚀,宣導心理健康的價值與意義,鼓勵全軍官兵積極提升心理健康素質,發展正向樂活人生觀,共創熱情活力之優質部隊。

宣教重點:藉由「莒光園地」電視教學節目,定期推廣國軍心理衛生宣教,教育國軍官兵在面對生活挑戰或逆境壓力時,如何更愛明天的自己,練習品味生命的甜蜜與找到溫暖的力量;並說明如何經營和樂的人際關係,發展維持動態平衡的方法,運用熱情將夢想堅持到底,練習戰勝挫折與勇敢改變,建立「為夢想跌倒,痛也值得」的生命信念。本節目邀請知名作家吳若權先生與官兵代表面對面訪談,針對三級防處進行經驗分享和啟發勵志,並提供官兵在日常生活練習不同的自我成長方法,培養正確生活態度,建立紓壓的生活習慣。

給我們的啟示:部隊就像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當前國軍官士兵招募來源,有多元化的升遷管道與服役選項,每一位官兵雖然來自不同環境與家庭背景,但面對的是共同的團體生活與內部管理模式;尤其在部隊分官設職,許多官兵在面對職務重大變動時,便開始產生壓力,例如民轉兵、兵轉士、兵轉官或再入營等。對於重新接觸完全不同領域的職務,在壓力的調適上,應善用身旁的支持資源,學習正確的生命態度及自我負責的行為,運用正向轉念力量和紓壓方法,鼓勵建立正向、健康的人生觀。

所謂「差異的行為即是求救的訊號」,在部隊團體生活中,人人都是心輔小尖兵,除了從軍旅手記或是家屬聯訪外,亦能透過臉書、IG或是個人Line狀態,發現危安的徵候。一旦發現身旁的同袍不論是因為情感、經濟、家庭、環境或是工作壓力,而有異常的行為舉止時,全體官兵都應主動關懷、給予積極協助,將組織力量化為國軍心輔能量,發揮自助助人的功能。如同節目中引用因感情因素而情緒失衡的案例,男主角瑋賢因經常無法休假陪伴女友,加上彼此觀念迥異,導致分手而情緒低落;單位同袍在臉書發現其負面文章,即主動向幹部反映,介入處理,終能獲得完善的協處,即是最好的成功案例。

因此,全體官兵應深刻體認,心輔工作必須從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及早期提供資源協助,如此才能防患未然;同時善用軍中與坊間的心輔資源,讓自己在失望中,找到化危機為轉機的契機,培養正向思考能量,展現同袍間的溫馨關懷,建構樂觀的心靈和強健體魄,營造一支優質活力的鋼鐵勁旅,為捍衛國家貢獻一己之力。

第三單元:幸福共好 守護家園系列─新住民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為推廣族群融合與多元文化,從社會環境到國軍部隊,無論同袍出生背景,全體官兵應增進彼此了解與認同,凝聚團結向心,共同為守護家園而努力。

宣教重點:臺灣,美麗的島嶼,多元融合的族群,孕育豐富的人文特色。在「幸福共好,守護家園」前幾集報導中,介紹原住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的發展歷程及原住民同胞投身軍旅,把對家族、部落的情感,擴及對國家、人民的大愛。為持續推廣族群融合與多元文化發展,本集節目以專題報導方式,採訪陸戰六六旅黎光隆上士(泰國)、簡紹葳中士(菲律賓)、憲兵隊陳自強下士(葡萄牙)、空軍洪澤上兵(迦納)、陸軍官校蘇璁璿中尉(尼泊爾)、馬布克(史瓦帝尼)及國防大學紀文倩老師(德國)等新住民二代,分享加入國軍、服務國軍的榮耀心得,並介紹其文化及熱愛臺灣的故事,教育官兵尊重多元文化,友愛同袍,共同為臺灣這片土地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給我們的啟示:全球化時代來臨,人口快速流動,根據民國108年內政部統計,現今在臺灣的新住民人數已達55萬人。為營造更友善的居住環境,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各項友善新住民的政策,以提升國人對新住民同胞的認同感。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演進,社會組成益趨多元化、國際化,從世界各地來到臺灣求學、工作甚至落地生根的新住民,和土生土長的國民一樣,投身各領域,奉獻所長,其中更包括執干戈、衛社稷的軍人。如同節目中空軍洪上兵,自幼常聽父親憶談年輕時在迦納從軍的豐富生活與嚴格訓練,立志從軍報國作為個人理想的實踐,磨練自己成為保國衛民的一分子。

如今在國防工作上,新住民二代投身軍旅,使基層部隊更顯多元開放,連隊內不分族群、不分性別,彼此相互尊重,發揮團結合作的精神,共同營造友善的工作環境。在節目受訪者中,最令人值得關注的是陸軍官校蘇璁璿中尉;她表示:「臺灣跟尼泊爾的風土民情雖然完全不同,在家中與父母相處模式也像是個聯合國;但在家人的鼓勵下,感謝臺灣給予的一切資源,決心放棄尼泊爾國籍,投身軍旅報效國家。每次回到尼泊爾,家人都以我是中華民國軍人為傲。」從節目中看到獻身軍旅的新住民二代,全體官兵應發揮大愛的精神,敬愛袍澤,互助合作,面對任務充滿鬥志與熱情,創造自己的價值,成為新一代優秀國軍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