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園地】持恆勤訓精練 戮力戰訓任務

文:政治作戰局文宣心戰處供稿

壹、前言

在「越南五月血戰」中,美軍部隊在人數遠不及對手的條件下,和北越人民軍對戰;儘管傷亡慘重,所有人依舊鬥志高昂,一舉打退敵軍的景況,彰顯「軍以戰為主,戰以勝為先」之意涵。訓練是戰力的泉源,更是戰勝的憑藉。《孫子兵法》〈軍形篇〉提及,「善戰者,先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其中「勝兵先勝」,指的就是打勝仗的部隊,在戰前就已具備各項戰勝的條件。換句話說,平時即戮力戰訓,勤訓精練,官兵充分完備執行任務的先決條件。

貳、國軍官兵應有的認知

一、落實勤訓精練,建構可恃戰力

國軍是中華民國生存發展最重要的武裝力量;國防武力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要嚇阻與排除外來的威脅,以保衛國家安全及人民生命財產。要能具備上述的能力,必須要透過平日不斷精實的訓練才能達成。美軍在越南五月血戰中,雖然兵力處於劣勢,由於部隊都經過嚴格、踏實的訓練,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專業與裝備效能,擊退敵人。

國軍官兵平日訓練應秉持「從嚴、從難、從實」的原則,不論在聯戰能力統合、武器裝備籌獲,以及戰術戰法運用等方面,都要務實執行,培養出「一專多能」的精銳勁旅。如同影片中,B連的士兵約翰巴克雷在步槍故障時,仍能射擊60公釐火箭彈;查克艾倫霍中尉於同袍傷亡時,接續使用M60機槍向敵人反擊,凸顯熟悉各項裝備操作的重要。因此,唯有落實訓練,方可建立國家依賴、國人信任的可恃戰力。

二、培育優秀人才,提升專業形象

國軍是捍衛國家安全的基石,也是維繫國家發展的後盾,因此,國軍戰力優劣,影響國家甚鉅。然整體戰力之良窳,除與裝備有關外,更有賴高素質的人力。清朝名臣曾國藩曾言「閱歷世變,但覺除得人外,無一事可恃」。由此可見,人員素質的好壞,影響成敗甚鉅。片中尾聲時,參戰官兵說到:「排上的所有人,都以最高標準做好分內工作。」足見美軍官兵自我要求甚高。尤其現代專業軍人除鍛鍊強健的體魄,更須提升和強化本職學能,才能承擔保國衛民的重責大任。

面對當前多變的環境,且戰爭形態已邁入高科技、全方位作戰方式發展,扎實的軍事專業職能是戰力的發揮關鍵。近年來,國造新式裝備陸續成軍,科技知識更顯得重要。全體官兵必須持續精進個人專業能力,不斷汲取科技新知,強化自我涵養,以成為專業軍人自我期許,並傳承先賢武德修為精神,運用軍事專業為國家竭盡心力,未來,才能在現代化高科技戰爭上克敵制勝。

三、厚植精神戰力,凝聚部隊向心

自古以來,「精神戰力」即是軍人信念、革命情感、戰鬥意志和英勇行為融合昇華的一種內聚力量,是構成戰鬥力的重要因素,更是無形戰力的展現。現代戰爭講求綜合戰力的發揮,除了有形戰力外,最重要的是官兵精神戰力的強弱,才是主導戰爭勝負的關鍵。影片中,美軍縱使在部隊傷亡慘重時,存活的官兵仍堅守陣地,奮戰不懈,讓敵人付出數倍的傷亡,精神戰力的影響可見一斑。

此外,為了確保部隊內部團結和諧,除要培養團隊合作的默契外,「真誠」的領導,也是重要關鍵因素。各級部隊要獲得官兵的認同,必須真誠地對待部屬,凝聚「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的目標,必要時願意為國家、同袍犧牲。如同影片中B連的科隆中士,冒死救出敵火下受傷的同袍;唯有具備如此生死與共的情誼,才能在戰時團結向心,一同為國家安全竭盡心力。

參、結語

「西元1967年5月18日與20日,在這遙遠異地的一小塊叢林,一群美國士兵英勇行動;不是因為他們渴望名利或享受戰役,而是受國家所託。」影片的結尾實際道出了軍人的職責與使命。近年來,中共在其國防經費逐年成長挹注下,持續加速國防與軍隊現代化進程,已引發周邊國家疑慮;且迄今仍未放棄對我使用武力,甚至運用戰機飛越海峽中線、航艦遠海長航訓練等手段,測試我方底線,絕對是我國最主要的安全威脅。為維護國家的安全,國軍官兵應戮力戰訓任務,在建軍備戰工作上精益求精,創造不對稱作戰優勢,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方能不負國家所託。

全體官兵落實勤訓精練,與時俱進,厚植軍事專業職能,並傳承先賢武德修為,凝聚精神戰力,才能在現代化戰爭中克敵制勝。(本報資料照片)

全體官兵落實勤訓精練,與時俱進,厚植軍事專業職能,並傳承先賢武德修為,凝聚精神戰力,才能在現代化戰爭中克敵制勝。(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