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 《睡蓮池塘》 拍賣價創記錄

(德國之聲中文網) 它們是神話,更是法國民族的驕傲:莫奈睡蓮畫。他創作的 "Nymphéas"(法語 "睡蓮")畫不知凡幾。只為畫它們,數十年裡,這位舉世聞名的印象派畫家整日介守坐在他位於吉維尼(Giverny)的花園池塘邊。那是個小村莊,緊靠諾曼底邊境,距巴黎70公裡。這個花園是他的至愛、靈感之源,也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避亂之地。今天,這處自然奇觀的參觀者會以為自己身處伊甸園中:一個植物天堂,由觀賞園和水花園組成,那聲名遐邇的睡蓮池塘便在其中,均對公眾開放。

莫奈載植各種花卉和樹木,其中一些是20世紀初剛在法國流行的外來植物,唯睡蓮最受畫家鐘愛;據說,他始終要求立刻清除所有苔蘚和雜草,以使池水能特別美妙地反射光線。莫奈雇傭了半打園丁,其中一個專門負責睡蓮的護理和擺放。長篇小說《追憶逝水年華》的作者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猜測,其背後的意圖是為達到一種 "不完全符合自然的效果,因為它(花園)的布置方式是讓顏色相配的花朵在同一時間綻放"。他稱之為 "色彩花園","藝術花園"。

莫奈在吉維尼花園找到題材

從19世紀90年代起,莫奈便畫睡蓮,並將之作為創作主題,直至他1926年謝世。坐在池塘邊的他,經常同時創作數畫,將畫架並排支上,猶如在一條流水線上工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畫家常年隱居吉維尼。74歲的他立意完成一件睡蓮傑作:由多部分組成的大型睡蓮組畫。

繪畫作為愛國義務

他自己將之稱為 "宏偉的裝飾",意在減輕人們的戰爭痛苦。他在吉維尼新建一新畫室,以能支起巨大畫布。作畫時,莫奈把它們置放在手推車上,便能來回移動它們。1918年11月11日,停戰翌日,莫奈向法國國家捐贈了兩幅大型睡蓮作品。

在時任法國總理克萊蒙梭Georges Clemenceau(Georges Clemenceau)的推動下,經談判,莫奈後來同意捐出8幅作品,前提是,法國國家承諾,所有這些畫作未來都將在日光條件下展出。若將所有畫作連接起來,總長超過100米。然而,事實證明,履行這一承諾並不那麼容易。直到1927年,他謝世後數月,克萊蒙梭方得以滿足莫奈的條件:睡蓮系列畫在巴黎市中心杜樂麗(Tuilerien)花園的橘園美術館有了完美歸宿。

橘園美術館收藏的睡蓮畫作

時至今日,經多次修繕的橘園成了藝術聖地。通過莫奈的《睡蓮》,那裡形成一種獨一無二的裝飾,使觀者深深浸淫於藝術氛圍之中,由於橢圓形牆壁創造了身處池塘中央的感覺,觀者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藝術體驗。《睡蓮》畫作沒有框架,與空間融為一體。而光線則通過色彩的飛濺和反射表現為無形的自然。剩下的只是顏色。通過日光的變動,觀者得到這樣的印象:畫作對一天中的時辰變化做出反應。東邊日出,西邊日落。

睡蓮畫作迭出

到他去世時,莫奈共創作出250多幅睡蓮畫,其中40幅是大尺寸。蘇富比現在拍賣的1917-19年的畫作《睡蓮池》(Le Bassin aux nymphéas)也是這些顛覆性後期作品中的一件。莫奈總是依自己所觀照的、而非按實物本樣繪出花園。由此,後人現在也用他的目光觀照這個花園:倒映水中的垂柳、晨曦閃耀下的池塘、雲霧中的和夕陽下的池塘。同一個主題,卻變化多端、推陳出新。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莫奈曾告訴一位他畫室的參觀者:"我花了一些時間才認識了我的睡蓮。我種植它們原只為享受;我載培它們,沒想過要畫它們。一片風景常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才會讓人痴迷。然後,突然間,我發現我的池塘何其美麗,於是,一手抓來調色板。"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