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再連任印度總理 10年外交雄心進一步發展

印度第18屆國會下議院選舉完成計票,執政聯盟獲勝,法新社分析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取得第三個任期後,會如何在他10年具外交雄心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 greets supporters as he arrives at Bharatiya Janata Party (BJP) headquarters in New Delhi, India, Tuesday, June 4, 2024. (AP Photo/Manish Swarup)
印度總理莫迪再度勝選連任,圖為他向支持者致意並接受喝釆。(美聯社)

● 歐美

印度是與美國、日本和澳洲所組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一員,這個聯盟的定位是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日益強勢的姿態。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曾設國宴款待莫迪,稱美印關係是「21世紀的決定性夥伴關係」。

今年2月,華府核准出售40億美元的先進無人機給印度,是美方對印度國防最新的支持舉措,以制衡其北方鄰國中國。

美印關係深化之際,人權團體警告印度民主遭遇威脅,人口逾兩億穆斯林少數族群也面臨與日俱增的歧視。

印度與歐洲國家關係也愈來愈緊密,並希望擴展與法國數十億美元的防務協議。這些協議包括法國對印度出售飆風(Rafale)戰機和鮋魚級(Scorpene)傳統動力潛艦。

● 中國

中國和印度、俄羅斯等國同為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成員國,但自從2020年中印兩國部隊在3500公里長的邊境上,發生有人員傷亡的高海拔衝突後,兩國關係跌至谷底。

這兩個擁核的亞洲大國數以萬計士兵仍緊盯彼此,領土聲索問題仍然存在,不過,儘管彼此存在競爭,中國仍是印度的第2大貿易夥伴。

● 全球南方

全球南方又稱南方世界或南方國家,大致是指開發中國家。莫迪本周稱印度是「全球南方一股強而有力且重要的聲音」,去年印度主持兩場「南方世界之聲」(Voice of the Global South)峰會,尋求強化印度作為亞洲、非洲和南美洲國家發聲筒的角色。

在莫迪的關注下,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成為G20常任成員,印度認為開發中國家在全球決策方面必須有更大的話語權。

印度也是新興經濟體集團「金磚五國」(BRICS)的創始成員國。

● 俄羅斯

新德里和莫斯科的關係可追溯至冷戰(Cold War)時期,俄羅斯迄今仍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國。

印度沒有明確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聯合國譴責俄國的決議上投下棄權票,並搶購低價俄羅斯原油供應。

莫迪今年3月祝賀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連任成功,還說他期待兩國發展「特別」關係。

● 巴基斯坦

莫迪政府指控伊斯蘭馬巴德當局發動跨境恐怖主義行為後,便拒絕與宿敵巴基斯坦交涉。

印度與巴基斯坦自1947年分治以來,兩國打了三場大戰和許許多多規模較小的衝突。爭議地區克什米爾(Kashmir)的控制權一直是兩國緊張關係的核心議題。

2015年,莫迪意外造訪巴基斯坦城市拉合爾(Lahore),但兩國關係2019年又急劇惡化。

莫迪今年3月祝賀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夏立夫(Shehbaz Sharif)重返總理職位,是這兩個擁核鄰國間罕見的善意表達。

(責任主編:莊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