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慘勝!印度大選有三個意外 民眾用選票對「激化、對立」說NO

現任印度總理莫迪雖然順利第三度連任,但此次的選舉結果,也說明莫迪不再萬夫莫敵,九億的選民勝過一人獨大的領袖。(圖片來源/FB@Narendra Modi)

全球規模最大的印度大選,以六周時間完成國會下議院(Lok Sabha)選舉,六月七日推選出多數黨領袖、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第三度連任,成為繼第一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之後,連任三任的總理。

執政的國家民主聯盟(NDA)拿到292席,雖然勝選,但席次遠低於莫迪選前喊出的400席,跌破專家與國際社會眼鏡。總而言之,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印度大選結果,出現三個意外;莫迪連任維持二個不變;最後還有一個民主選舉的勝利

意外一:席次大減63席,莫迪無法完成修憲大業

印度國會下議院共有543個席次,過半需要272席。

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 BJP)拿到240個席次,較2019年拿到303席,整整少了63席。由於單一政黨沒有過半,需聯合其他地區性政黨,組成聯合內閣。縱使國家民主聯盟過半,但不到修憲三分之二的席次,莫迪將無法完成改掉世俗主義(secularism)獨尊印度教等修憲大業。

因此最意外的,莫過於「雖勝猶敗」的莫迪了,他的強人政治將會受制於聯合內閣,推行政務,勢必要協調小黨合作,印度政論家甚至說,莫迪品牌泡沬化,並且預言莫迪第四任前途渺茫,他面臨另找接班人的變數。

意外二:通膨高漲,莫迪印度教獨大神主牌失靈

印度人民黨( BJP)在印度北部的票倉、說Hindi語的Uttar Pradesh ,只拿到33個席次,較2019年62個席次,少了一半;反觀左翼的政黨Samajwadi卻拿到34席,贏過BJP,這個開票結果,只能用震驚形容。

其次,莫迪政府用國家預算2億5000萬美金,在北印度Ayodhya城市,重新建造印度神祉Ram的羅摩神廟,用「印度教優先」政策籠絡高達八億的印度教徒,但Ayodhya所在的Faizabad選區,也敗給了訴求低種性與宗教少數族群的The Samajwadi Party,輸了54,567 張票。

印度政論家認為,民眾在意的仍是物價高漲的通貨膨脹與失業率居高不下,選民對於宗教炒作感到厭煩。莫迪印度教獨大的「神主牌」,在如此有象徵意義的選區,跌落神壇。

意外三:國大黨席次超出預期

國大黨在莫迪票倉Rajasthan、經濟大城孟買所在的Maharashtra等選區,拿到99個席次,較2014年52個席次成長一倍。顯示國大黨陣營整合配票成功,還有選前反對黨領袖被捕、銀行帳戶被凍結等訴求,引發同情效應。國大黨認為是多元主義的勝利;莫迪訴求民粹主義失效。

兩個不變

雖說得票不如預期,莫迪執政十年以來,狂蓋了一億一千座廁所,接水接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確實深得民心;他推動數位印度的政策,人手一支手機,手機支付普及,稅制制度的改革,政績斐然。

(更多新聞:印度大選開跑》 美、俄兩邊通吃 莫迪可望連任 他為何那麼受歡迎?)

此次選舉後,顯示印度選民想要的不是激化宗教的對立;而是國家的建設與發展,莫迪未來執政的方向,仍需努力推動城鄉的都市化,教育的普及,解決能源問題,打造印度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讓印度經濟發展,落實他的政見──讓印度在2027年成為全球GDP第三大國。這是第一個不變。

莫迪任內讓印度成為在國際舞台發揮政經影響力的大國。在美國印太戰略、俄烏戰爭、中美貿易戰等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印度成為美國印太戰略重要的盟友,印度將台灣視為民主夥伴,制衡中國的桿桿,因此美印友好、台印友好,親蘇、遠中這些外交政策都不會有太大改變。這是第二個不變。

一個勝利:印度人民的勝利

此次印度大選,提醒莫迪驕兵必敗,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領導的「印度國大黨」組成的「印度全國發展包容性聯盟」(INDIA),則奪得232個席位,表現超乎預期;再者,從莫迪擔任古吉拉特省長到總理,推行「印度教優先」政策,一再打壓少數民族權益,外界甚至以「威權主義」形容莫迪執政的情況;此次印度大選,莫迪不再萬夫莫敵,而是莫名意外,九億的選民勝過一人獨大的領袖,印度能大聲向世界說:「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千萬買預售不是夢!嘉義朴子市機會最多 高雄還有「這四區」可能入手
思想坦克》以淨零碳排為前題的國際能源趨勢:南韓未來十年將大幅增加再生能源及核電
抹黑對手品質會造成更全面的對立 三黨競爭的勝負由選民而非口舌之爭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