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半導體夢?印度補助100億美金鼓勵企業設晶圓廠,砸錢背後與戰略有關

由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帶領的印度政府曾於2014年9月推行「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 MII)」政策,吸引海外企業投資、設廠,並強化印度國內生產力與製造力,期盼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系成為世界工廠。近期,政府又推出100億美元的補助金,鼓勵製造商在印度設晶圓廠,以及半導體產業的相關投資。

抓緊晶片荒、中國脫鉤潮,印度力推半導體計畫

近年來,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導致全球晶片短缺,最大半導體生產國中國在多次下令封城後,情況更是每況愈下。為應對晶片缺乏問題,許多政府與公司開始尋找替代方案,西方國家也推動供應鏈與中國脫鉤,為企圖進攻半導體製造業的印度製造了全新的機會。

印度電子與技術資訊部長Rajeev Chandrasekhar表示:「以地緣政治來看,印度非常吸引人。我們也很可能成為美國與傳統市場之外,最大的半導體客戶之一。」也就是說,如果補助法案成功推行,印度晶片製造業不只會對帶來巨大利潤,也能滿足國內外對於電子產品快速成長的需求。

根據電子與資訊技術部的公告,此補助源於印度半導體計畫(India Semiconductor Mission),為政府成立的非營利企業數位印度公司(Digital India Corporation)內的獨立業務部門,計畫內包含:

在印度設立
1. 半導體廠
2. 顯示器工廠
3. 複合半導體/矽光子/感測器廠與晶片封裝測試設備
4. 針對積體電路、晶片等開發獎勵制度。

semiconductor  圖/Infineon
semiconductor 圖/Infineon

為何不惜重金投資半導體?目的可能涉及戰略層面

來自美國的藍色巨人,曾也是老牌的晶圓製造公司IBM在2021年指出:「你永遠不會想要讓另一個國家控制你的國家正在仰賴的寶貴資源。」這恰好詮釋了美國在今年(2022)七月通過《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並對國內半導體產業投資520億美元的原因;同時歐盟也正在努力推行《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計畫投資430億歐元,提高晶片生產力,並降低對亞洲與美國的依賴。

可能是考量到其地緣政治、軍事威脅等疑慮,印度也跟著趕上此趨勢,除了推廣100億美元的補助金,總理莫迪還於今年四月在班加羅爾舉辦印度半導體會議(SemiconIndia 2022),並於七月發起數位印度週(Digital India Week 2022),推行創業平台、身分驗證系統與半導體培訓計畫等多項服務,提升生活便利與科技發展。由此可見此議題已經具有國家級重要性。

Semicon India 2022 圖/Semicon India
Semicon India 2022 圖/Semicon India

晶片的短缺也嚴重衝擊到不少電子產業,尤其是汽車業,其中印度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風神鈴木(Maruti Suzuki India)在哈里亞納與古吉拉特的工廠產量都下降60%,位於印度的汽車零組件供應商Bosch亦受影響,並決定擴大晶片製造量,以達到市場上的大量需求。晶片不足的問題也導致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董事長Mukesh Ambani延遲推廣低價4G手機的計畫。

換句話說,此補助計畫可能不只是考慮戰略層面,也有增加晶片製造,以解決短缺問題的目的。然而印度要突破重圍在亞洲與眾多對手競爭,可能還有許多挑戰要面對。

晶片製造環境嚴苛,停電、停水恐成致命傷

目前負責全球半導體製造的地區主要為台灣、韓國、美國、中國等,印度在該產業的影響力較小,國內半導體製造商可以分成公營與民營,有政府成立的Semi-Conductor Laboratory(SCL,位於旁遮普地區)、Bharat Electronics Limited(BEL,位於班加羅爾),私人經營的則有Continental Device India Limited(CDIL,位於新德里)以及Semtronics Micro Systems(位於班加羅爾)等。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統計學家兼研究員Mahinthan Joseph Mariasingham指出,雖然印度尚未將晶片製造商業化,但是國內強大的軟體對於半導體設計依然有所貢獻。但是在製造方面,印度仍落後許多國家,原因在於其缺乏便利的基礎設施。

一般來說,製造晶片需要極高的精準度,對於工廠的條件也相當嚴格,一旦電力或供水中斷短短幾秒,就可能瞬間損失數百萬美元,然而印度大部分地區經常停電,這對於當地製造商來說是個很嚴重的致命傷。因此,許多公司選擇建立自己電力系統防止斷電。

晶圓廠 圖/MyGov India
晶圓廠 圖/MyGov India

根據官方資料,儘管全球有20%的半導體工程師都來自印度,但印度在製造業方面仍受困於環境,而落後中國等亞洲國家。有些專家認為,比起自己建廠製造晶片,印度更應該花錢培養IT人才,加強國家優勢;前歐洲貨幣央行行長Raghuram Rajan也建議,與其模仿大廠的蓋廠路線,政府應專注於人才培養,將這筆錢投入教育領域,從大學開始廣泛訓練學生在工程領域的能力。

國際晶片製造商計畫進駐印度設廠,官方看好產業前景

即使有人認為印度無法與其他高產能的國家競爭,政府祭出的高額設廠補助金仍相當受企業與地方政府歡迎,目前已經有不少製造商開始與官方單位合作,排隊等待領取100億美元的補助。像是新加坡IGSS Venture和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政府簽訂了合作備忘錄(MOU),創辦人兼執行長Raj指出,他們很可能在三年內就會完成興建晶圓廠。

由以色列高塔半導體(Tower Semiconductor Ltd.,稍早已被Intel收購)與阿布達比投資公司Next Orbit Ventures合資成立的企業ISMC,也與位在號稱「印度矽谷」班加羅爾的卡納塔克邦政府簽署合約,預計建立一座價值30億美元的半導體工廠,州政府亦表示此建設會帶來數千個工作機會。

鴻海集團則與印度大型跨國礦業公司韋丹塔(Vedanta)合作,計畫投資1.6兆盧比(約新台幣六千億),在印度西部馬哈拉什特拉省(Maharashtra)普恩(Pune)市建設新廠,打造半導體生產與測試產業,並協助當地生產電子產品。董事長劉揚偉還在八月的投資人會議上指出:「印度會在未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 圖/簡永昌攝影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 圖/簡永昌攝影

此外,摩根大通印度執行長Madhav Kalyan指出,他們正在與一些公司討論有關印度晶片產業的融資服務。新德里IT部長Ashwini Vaishnaw也在去年12月向製造商宣傳印度半導體計畫,希望可以擴大並深化電子產業生態,並提供那些撤廠中國的企業更多樣化的選擇。

除了中央政府補貼,印度西部與南部的商業友好州,也各自公布福利政策來吸引投資者,像是稅收、對於土地、水、電力的保證等。泰米爾納德邦財政部長、雷曼兄弟銀行前銀行家P Thiaga Rajan表示:「我們提供了許多獎勵,尤其是針對供不應求的『土地』,積極鼓勵投資者來設廠。」

電子與資訊技術部在2021年底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印度2020年的半導體市值為150億美元,預測會在2026達到630億美元,且在2030年時,其半導體市場將在全球無線通訊、消費電子產品、電動車三項領域中占有24%、23%與20%的份額,可見政府相當看好未來印度的晶片產業發展。

晶片 圖/愛范兒
晶片 圖/愛范兒

根據Indiatimes的報導,在印度半導體會議中,莫迪也表示,希望印度成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一員,同時呼籲來自全球各地的公司考慮在此設廠,並希望可以吸引到Intel、台積電或美光科技等半導體大廠。IT部長Rajeev Chandrasekhar也透露,各大廠都積極探索在印度開發的機會。

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ThePrint

責任編輯:侯品如

更多報導
科技股跌跌不休何時回穩?瑞信:半導體庫存第3季觸頂,明年初有機會反彈
人民幣還是很香!中國半導體需求仍強勁,「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科技巨頭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