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經改奏效 印度展翅欲飛

中國時報【謝錦芳╱新德里報導】 印度總理莫迪執政滿4周年,今年經濟成長預估達7.4%,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外人直接投資(FDI)金額倍增,企業界歸功於莫迪推動經改奏效,包括施行全國統一商品服務稅(GST)、強化鐵公路基礎建設等,不過,明年即將舉行大選,學者們擔憂,改革步伐可能趨緩或停擺,不利未來的經濟發展。 莫迪上任以來,對內大力推動改革,對外積極招商引資。新德里街頭到處大興土木架起圍籬,許多重大公共工程正在進行中,尖鋒時刻各種車輛塞在馬路上,喇叭聲震天價響,此時三輪嘟嘟車趁勢在紛亂車陣中殺出重圍,及時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莫迪支持率 高達72% 莫迪執政4周年,《印度時報》網路民調顯示,高達71.9%受訪者表示明年會投資票莫迪,有73.3%的受訪者看好莫迪會連任。在各項改革中,有33%認為商品服務稅(GST)最成功。這項調查顯示,莫迪的經改初步奏效,為印度經濟起飛奠定基礎。 印度百大富豪、曾來台舉辦盛大生日派對的莫迪集團董事長莫迪(K.K.Modi)指出,「印度市場需求大,預期未來10年都將以6-8%的速度成長,我對未來相當樂觀。經濟成長與總理莫迪的改革非常有關係,包括成功推動貨物稅(GST)、廢除舊鈔等。」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印度今明兩年的GDP成長率分別為7.4%、7.8%,超過中國大陸,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印度國際經關係研究委員會(ICRIER)主席卡圖利亞(Rajat Kathuria)表示,印度經濟前景樂觀,首先歸功於莫迪成功推動經濟改革,然而改革需要時間,許多改革是延續的,從前一任政府就開始推動,例如商品服務稅的改革前後談了18年,在莫迪積極努力下,終於獲得國會通過。 整體來看,外在大環境相當有利。卡圖利亞指出,過去4年國際油價處於低檔,通膨相當低,政府財政上有較大空間進行基礎建設,包括強化鐵公路、機場港口等基礎建設、推動金融改革。 明年大選 左右改革步伐 近期國際油價反彈回升,而印度是石油進口國,卡圖利亞認為這對印度是一大風險。其次,全球保護主義興起,各種非關稅障礙增加,不利印度的外貿發展。由於明年將舉行大選,他擔心「執政黨改革的腳步可能趨緩」;至於莫迪能否順利連任,他表示,「目前變數仍多,很難猜。」 儘管莫迪獲得多數民眾肯定,不過,基層民眾也有不滿聲浪。近年手機app叫車服務如Uber、Ola在印度快速成長,影響傳統計程車業者。一位戴著錫客頭巾的計程車駕駛不滿地說,「政府不應縱容這些沒執照者亂搶生意,對我們很不公平。」 2030 人口居全球之冠 在亞洲各國中,中國大陸與印度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大陸今年適逢經改40周年,經濟發展領先印度一大截。印度總人口預計2030年居全球之冠,屆時各種需求壓力也將大增。 卡圖利亞指出,「中國無論在人均所得、外人直接投資、企業創新與研發各層面均領先印度。如果中國持續穩定成長,經濟規模超越美國是遲早的事。」 印度國防研究分析學院研究員潘杰根(Jagannath P. Panda)指出,「中國這40年來經濟發展令人驚豔,外匯存底逾3兆美元,並積極在海外發揮影響力。中國經濟規模可能提前在2026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改變全球政經權力版圖。」在經濟規模上,一旦大陸超越美國,印度與大陸的差距也將越來越大。 創造大量就業 向中看齊 針對未來的挑戰,卡圖利亞指出,最關鍵的是創造更多就業,印度應發展勞力密集產業;中國大陸曾在紡織、製鞋、電子業等創造大量工作機會,這樣的模式值得印度學習。 「莫迪總理推出各種強化印度製造的政策,目標是創造大量就業。」卡圖利亞指出,目前外來直接投資(FDI)逾400億美元,所創造的就業機會還不夠多。官方統計失業率僅2%,但有9成屬於非正式工作,沒太大生產力。 過去40年來,中國大陸在經濟改革方面超越印度,潘杰根認為主要原因是,「兩個國家的體制不同,印度為民主政治,許多政策要透過辯論取得共識,因此要花較長的時間。中國則不同,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馬上從中央貫徹到地方。」他認為印度應加快各種基礎建設的腳步,強化城市之間運輸,提供足夠的住宅、醫療體系等。 中國大陸與印度這場龍虎爭霸戰,目前大陸穩居上風,印度虎若要迎頭趕上,還有許多改革要做,包括消除文盲、種姓制度,創造大量就業,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