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贏得第三任期:印度總理的國內挑戰和全球雄心

6月4日,當印度總理莫迪抵達位於新德里的印度人民黨總部時,支持者向他投擲花瓣。
6月4日,當印度總理莫迪抵達位於新德里的印度人民黨總部時,支持者向他投擲花瓣。 [Reuters]

莫迪(Narendra Modi)和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曾期待在印度議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然而,截至目前的結果表明,莫迪這塊招牌受到了打擊。

現在,莫迪可能比以前更需要聽取聯盟伙伴的意見。那麼,莫迪在支持者有所減少的情況下取得的第三場勝利將如何影響全球舞台上的印度?

英國公共政策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南亞高級研究員奇科蒂加·巴傑帕伊(Chietigj Bajpaee)博士說:「在外交政策方面,無論他獲得的授權是強是弱,他都將奉行自己的關鍵優先事項,即讓印度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人民黨的宣言提到要把印度打造成全球製造業中心,巴傑帕伊認為莫迪的未來五年任期將大力推動實現這一目標。

然而,人民黨在選舉中的勝利給西方世界帶來了樂觀和謹慎兼有的混合情緒。

今年1月,莫迪為阿約提亞市一座建造於被拆毀的清真寺舊址、供奉印度教羅摩神的宏偉寺廟舉行了落成典禮。
2024年1月,莫迪出席了在阿約提亞舉行的羅摩神廟(Ram Mandir)落成典禮。該寺廟建在一座16世紀清真寺的廢墟上,該清真寺在1992年被主要由印度教徒的抗議者摧毀。 [Indian Press Information Bureau / EPA]

一些人認為,莫迪的外交政策可能會變得更加強勢,並將圍繞其核心意識形態「印度教特性」(Hindutva)展開,這是一種宣揚印度教右翼形式的意識形態。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兼南亞項目主任米蘭·瓦希納夫(Milan Vaishnav)對此並不認同。

他說:「我不認為外交政策會在全國民主聯盟的第三屆任期內發生重大變化,因為我們正在目睹的地緣政治變化本質上是結構性的,而正是這些變化為印度提供了展露頭角的空間。」

「衰落的美國、擴張性的中國,以及復仇主義(一種尋求收復失地的思想)之下的俄羅斯共同推動了印度在全球舞台上的中心地位。」

5月7日,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阿利亞貝特島,印度大選第三階段期間,賈特社區的人們來到一個設在集裝箱內的投票站投票。
印度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 [Reuters]

在莫迪的領導下,印度無疑正作為一個日益突出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參與者而崛起。

分析人士表示,在莫迪未來五年的任期裏,印度與美國的伙伴關係有望變得更加牢固,成為抵禦中國的堡壘。

然而,對民主倒退的嚴重擔憂為其上升勢頭蒙上了陰影。

分析人士說,儘管印度民主受到攻擊的指控不絕於耳,但莫迪意識到,如果不在全球舞台上大肆宣揚印度的民主資質,他就無法實現自己的全球雄心。

例如,就在一年前,在莫迪對美國進行歷史性國事訪問前夕,70多名議員致信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

他們敦促拜登就所謂的印度民主倒退和新聞自由受到侵蝕,向莫迪表達擔憂。

2023年6月莫迪和拜登在白宮。
2023年6月莫迪和拜登在白宮。 [Reuters]

目前還不清楚拜登是否私下向莫迪表達了這些擔憂,但在公開場合,莫迪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更重要的是,莫迪自豪地吹捧印度的民主資質,甚至稱印度為「民主之母」。

米蘭·瓦希納夫認為,印度的民主品牌對其全球形象非常重要。

「雖然自由主義有所下降,但選舉民主依然強勁,這些選舉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

「選舉上的競爭給印度領導層提供了很大的活動空間,即使制度有所削弱,對基本自由的保護有所下降,國家的強制力有所增強。」

「遵守選舉民主的基本規則也符合印度人民黨的利益。」

6月4日,人民黨支持者在政黨總部聽莫迪發表勝利演講。
6月4日,人民黨支持者在政黨總部聽莫迪發表勝利演講。 [Reuters]

那麼,問題在於最近的勝利是否意味著印度民主的勝利,亦或是其將導致長期的挑戰?

西方並沒有忽視有關這些選舉中存在不平等競爭環境的指控。

人們關注的問題包括兩名反對黨首席部長被捕、反對黨國大黨的銀行賬戶被凍結以及有利於人民黨的選舉債券。

此外,莫迪在競選期間被指發表仇視穆斯林的言論,因此受到嚴厲批評。

瓦希納夫認為,儘管競爭環境不公平,但反對黨似乎表現得很好。

他說:「毫無疑問,在這些選舉中,無論從選舉資金、調查機構的使用、媒體影響、相對沉默的選舉委員會等方面來看,競爭環境都對反對黨不利。」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反對黨的表現幾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在印控克什米爾夏季首府斯利那加,一名選舉官員向一名監票員展示電子投票機。
在印控克什米爾夏季首府斯利那加,一名選舉官員向一名監票員展示電子投票機。 [EPA]

莫迪駁斥了有關官方機構缺乏中立性的指控。

他告訴電視頻道「今日印度」(India Today),選舉委員會在人民黨執政下變得「真正獨立」。

他在接受ANI通訊社採訪時說:「關於選舉委員會的法律都不是我的政府制定的。」

在投票開始的前一天,選舉委員會表示已經接受了反對派多黨代表團提出的所有要求。

5月7日,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阿利亞貝特島,印度大選第三階段期間,來自賈特社區的人們在集裝箱內設立的投票站排隊投票。
印度大選第三階段期間,來自賈特社區的人們在集裝箱內設立的投票站排隊投票。 [Reuters]

巴傑帕伊也承認存在這些擔憂。

「當然,選舉並非沒有爭議。但我們在這裏看到的是,印度不是一個完美的民主國家,但它仍然是一個民主國家。在程序層面上,印度的民主基本上完好無損。」

不過,西方世界經常有聲音擔心,在莫迪的第三個五年任期內,印度的民主價值觀會受到侵蝕。

許多評論人士認為,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政府會像莫迪過去執政的10年一樣,願意忽視這些被指控的民主弱化,而把批評莫迪留給他們的民主機構。

「雖然它可能有自己的擔憂,但也有自己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在印太地區和對抗中國方面。」巴傑帕伊說。

2019年6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左)、印度總理莫迪(中)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期間會晤時合影留念。
莫迪在國際峰會上與俄羅斯和中國領導人保持著友好關係(圖為2019年6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期間會晤時合影)。 [Reuters]

一個更加弱勢的莫迪政府可能會給西方更多的籌碼。

「但是,當與印度的安全合作和外交合作達到新的高度時,幾乎沒有西方國家政府想要破壞現狀。」學者瓦希納夫說。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應用經濟學教授、前總統羅納德·里根的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史蒂夫·漢克(Steve Hanke)進一步闡述了這一點。

「印度向世界兜售的口號是:『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

「即使在民主似乎出現倒退的情況下,這個口號依然佔據主導地位。」

「國際公眾只對流行語和金句感興趣。因此,目前國際社會對印度民主狀況的擔憂並不強烈。」

6月4日,選舉官員在新德里的一個計票中心內清點郵寄選票。
6月4日,選舉官員在新德里的一個計票中心內清點郵寄選票。 [Reuters]

如果說世界對印度民主的健康狀況感到擔憂,那麼在莫迪領導下,印度在成為經濟強國和重要地緣政治參與者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也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4年,莫迪上台之初,印度還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

現在印度是第五大經濟體。再過幾年,印度很可能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大經濟體,德國和日本將被其甩在身後。

迅速增長的潛力和不斷擴大的市場將使全球投資者對印度充滿興趣。

儘管印度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但其經濟規模仍然只有中國的20%。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在中國經濟蕭條之時,印度的發展勢頭正勁。

14億人口使得印度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超過7%的增長率和年輕的勞動力使其被視作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大國的理想選擇。

印度男女在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個建築工地上工作。
印度勞動力相對年輕,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潛力。 [Getty Images]

美國政治學家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最近表示,印度是一個「有抱負的大國,但還不是一個強國」。

問題在於,莫迪是否會推動印度成為一個強國。

印度能否獲得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席位?

印度正尋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印度正尋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Getty Images]

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巴傑帕伊對此表示懷疑。

「反對印度加入的主要障礙是中國。你需要所有(常任理事國)都同意。四個常任理事國已經同意,但中國仍然反對。」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問題上,印度曾被要求選邊站。但德里一直保持戰略中立。

史蒂夫·漢克說:「在外交事務方面,莫迪總理有一位出色的外交部長,他就是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

「莫迪—蘇傑生搭檔出牌得心應手。」

目前沒有跡象表明,莫迪會在本屆任期內拋棄印度的老朋友普京。
目前沒有跡象表明,莫迪會在本屆任期內拋棄印度的老朋友普京。 [Reuters]

印度在俄烏問題上的戰略自主性,以及拒絕公開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入侵烏克蘭的做法,在西方並不受歡迎。

目前也沒有跡象表明,莫迪會在本屆任期內拋棄印度的老朋友普京。

但印度的世界觀是建立在其古老的哲學基礎上的,即「vishwamitra」(人人之友)和「vishwaguru」(人人之師)。

巴傑帕伊將印度描述為非西方國家,但並不反西方國家。

隨著印度向更大的全球影響力邁進,莫迪的領導力將經受進一步考驗——其是否可以確保印度的崛起既具有戰略意義又可持續,從而為更加平衡和多極化的世界秩序做出貢獻。

看更多相關新聞
印度總理莫迪當選連任 賴清德:期盼台印關係持續深化
台印關係持續深化!賴清德恭賀連任 莫迪:期待兩國更緊密
賴清德祝賀莫迪連任破百萬瀏覽!印度網友貼我國旗力挺 涉外人士曝2意義
莫迪慘勝 分析:影響印度股市及華爾街
AI干擾選舉 須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