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池體操創始人,90歲的菊池和子:我們的身體如此充滿希望

菊池和子自學人體結構,歷時多年創建了一套保持身體健康和青春活力的體操,命名為「菊池體操」。練習這套體操的基本原則是不過度鍛煉,也不必太拼命。她傳授給我們的生存方式是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優雅地老去。

歷時半個世紀成熟完善的「生命體操」

她的站姿格外挺拔端莊。

從足底到頭頂,身體的中軸線緊繃,不偏不倚。

所謂「姿勢」,指的是人的自然體態,是生命的位能本身,所以我們要保持正確的姿勢,絕不可敷衍。她走起路來身邊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不斷向周圍散發出強大的氣場。

「用臀部肌肉的力量收緊骨盆,正中央的脊柱儘量向上伸展。這樣就能支撐整個身體向前移動。你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和大腦都是緊密相連的。」

全身盡情伸展的舒暢感及凝重的氛圍迎面而來

菊池和子今年90歲。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菊池體操」如此普及,這是她意料之外的。在形形色色的健康熱潮中,新式體操不斷湧現,又在不知不覺間銷聲匿跡。在這樣的潮起潮落中,當菊池反應過來時,她已在東京、神奈川的直營健身房和文化中心進行健身指導,上了電視,接受報刊採訪,四處演講,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

不斷有人被她的氣魄、姿態、聲音和話語所鼓舞,從她身上看到希望和夢想。號稱「生命體操」的菊池體操,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讓手指和腳趾相握?

菊池體操很重視手指和腳趾的關聯,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的問題。

「大家是不是不太關注腳趾呢?手指和腳趾密布著毛細血管,一直延伸到尖端。我們來確認一下自己的手指和腳趾有沒有開小差,讓每一根手指和腳趾跟大腦建立連接,一根一根動,慢慢地給它們注入力量。雖然年紀大了,身體也逐漸衰弱,但我們還是要靠這雙腳走到人生的終點。」

左手和右腳相握。要點在於手指必須深深插入腳趾根部

手部(左)和腳部的毛細血管圖。毛細血管如樹木的枝杈般密布,一直延伸至尖端

把一根根手指插入腳趾間,讓右腳和左手緊緊握住。親自嘗試了一下,手腳好像真的有了交流,這種感覺非常奇妙。

接著再大幅度轉動腳踝,關節由此獲得新生。轉動關節的口號聲總是以一種獨特的聲調響徹整個健身房:「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仿佛一首讓大家精神振奮的「菊池交響樂」。

姿勢正確了,臟器才能正常運轉

「要追本溯源的話,我們不過都是一顆受精卵而已。」菊池說,「由此發展出的結構複雜的肉體,簡直是奇跡般的存在。我們的身體在宇宙中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直到生命的盡頭,我們都應該善待自己的身體,如果發現哪裡有阻滯,就要有意識地、小心地活動一下這個部位。這就是菊池體操要達到的目的。」

菊池體操不同於單純的身體拉伸,也不是簡單的肌肉鍛煉,而是了解身體結構,用大腦去感知骨骼和肌肉並讓它們動起來,靠自己的力量將身體虛弱的部位逐漸治癒。想像身體是一個小宇宙,用意識去感知身體的每個部位,這恐怕就是菊池體操所要達到的目的。由此我們對體操所抱有的成見也便逐漸煙消雲散。

菊池體操的教練太田伸子是菊池和子的長女,她身穿繪著人體肌肉和內臟組織的緊身連體衣,為學員演示不同姿勢下,臟器位置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穿上繪有內臟器官的緊身連體衣後,骨骼、肌肉和臟器的相互關係一目了然

下圖左邊是一位一直坐在椅子上埋頭工作的現代人。脊柱前傾,內臟受到擠壓,似乎在發出痛苦的呻吟聲,看上去令人心驚。右圖的人則意識到身體臟器的存在,伸展背部肌肉,讓內臟從壓迫中解放出來。

通過內臟這個「小宇宙」和大腦的密切合作,我們的身體也能發生這樣的變化

菊池體操的「原點」

菊池和子1934年出生於秋田縣仙北郡(今大仙市)。兩歲時,為了撿起掉進地爐的布片,右手嚴重燒傷。雖然當時醫生把她粘連的手指一根根分開了,但她一直受到後遺症的困擾。指甲上的黑色無法去除,還被同學嫌棄說「好噁心」。

二戰結束後的第2年,她考入了一所女子高中,那所學校的桌球實力強大。她很嚮往桌球運動,成了一名運動員,可是卻總是握不好球拍。她把桌球吊在家裡門框上端的橫木上用球拍擊打,一口氣練上幾個小時。其間,她有意識地感知每一根手指,讓它們跟自己的大腦相連,當時的這種體驗就是菊池體操的「原點」。

後來,她從日本女子體育短期大學畢業後,擔任國中體育教師,但卻對學校體育產生了質疑。培育健康的體魄才稱之為體育,可學校體育卻更看重把體育項目練得好、練得漂亮。繼而,她趁結婚生育之機辭職。

被同一社區的家庭主婦偶然問到「能教我們體操嗎?」,於是菊池開始在社區的集會所教授體操。那是距今大約55年前,昭和40年代中期的事。那個時代,家庭主婦做體操這件事還是不被社會認可的,所以她們只能拉緊窗簾悄悄練習。

菊池從那時起就一邊展示人體圖,一邊講解練習某個動作的必要性,但大家都說看著噁心或恐怖。不過,菊池的體操在保持健康方面卓有成效,因此逐漸受到歡迎,於是在橫濱市教育委員會的邀請下,她開辦了面向市民的體操培訓班。進入80年代前後,因為需要給體操起個名字,於是她就把這套體操命名為「菊池體操」。

儘管年過九旬,菊池的皮膚依然白淨透亮

因有大家的陪伴才能堅持下去

菊池現在還會親臨位於川崎市的總部直營健身房,指導學員1小時15分鐘的課程。在這裡,每週以中老年婦女為主,1個班有近50名學員參與課程。身穿黑色連體衣,外搭紅色V領裹身罩衫的菊池到場後,健身房裡的氣氛立刻變得凝重起來。從此刻開始,直到體操結束,菊池不斷做出各種身體動作,同時不停地講解。中間沒有休息時間。就連健身房裡配備的骨骼和肌肉模型也像是在認真聽課。

每堂課都從集氣開始

菊池體操無論何時何地都準備著骨骼和肌肉模型

對於老學員,只要看一下面部,就知道對方的精神狀態如何。與佐渡友順子對視

入會17年的佐渡友順子(82歲、主婦)談到自身的心得體會時感慨萬千:「剛開始的時候,我的身體糟糕到連人斑馬線都走不過去。我還患有心絞痛,隨身必帶硝酸甘油。我每週堅持來2、3三次,結果身體恢復了健康,感覺以往身體虛弱的日子像是一場夢。我知道即使有些不舒服,也能靠自己慢慢恢復,所以總算跌跌撞撞地活到了這把年紀。老師在課程開始前說的那些話讓我很感動,我決心一直努力下去。」

老師在課堂上一直跟學員說話並活動身體。每個人的動作她都看得很清楚

場域的治癒力

體操課上,菊池老師作為學員的帶領者,精神百倍地屹立在大家面前,現場的情景讓人感到強烈的震撼。對於學員而言,此情此景最具說服力。菊池周身散發出的強大氣場營造出一種場域的力量,這種力量激發著每一位學員的活力。

川本輝一(83歲、原IT業工程師)是少數男學員之一。聽了他的感想,我不由得笑起來。他說:「老師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每一個人。老師發出的『氣』不是可有可無的,坦率地說,令人生畏。每週都被嚴格訓練,叫苦連天。」話雖如此,但不知不覺中他已堅持了7年。

他說,之前打網球傷了膝蓋,後來疝氣也惡化,還做了腰部手術。多虧了菊池體操,現在膝蓋、腳力、尿頻都有了改善,一舉三得,親身體會到能與老師共用同一時空是多麼幸運的事。或許可以說,這就是「場域的治癒力」吧。

川本輝一動作靈活充滿朝氣,難以想像已是83歲高齡

菊池以全身之力為體弱和心弱的學員注入「氣」

課後合影留念。身體煥發生機,全新的能量噴薄而出

生命之圓

「有時我們也會做這樣的動作呢。」菊池讓學員們現場展示了手足相連的「連鎖體操」。這是我從沒見過的一種體操,實在是不可思議。

首先兩個人腳趾相扣,相互感受對方的身體。原來這個人的腳是這種感覺啊,然後會產生一種與對方共用力量的感覺。接著雙手手指相扣,臉上會自然流露出笑容。如此一來,兩人的手臂、肩頸、腹肌都會逐漸連成一體。

兩人合作,手腳相握,重點是感受對方的身體

這樣手腳相握連成一體後,大家都面露笑容,回歸童心

眼前的4人,每個人的「自我」都開始消融,組成一個圓圈開始旋轉,4人逐漸形成同一個生命體。面對此情此景,感動之情驀然湧上心頭,連我自己的身體也跟這個圓圈產生了共振。一個念頭從心底升起——啊,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這樣手牽手,腳握腳,那該多麼美好!

這一瞬間,幸福感油然而生。感覺自己似有若無,自己和他人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我意識到,所有人都緊密相連。我們內心深處沉睡已久的童心,重又煥發出生機。

菊池體操歷時半個世紀所孕育的,或許正是如今被人們普遍遺忘的這種感覺。我們的身體是如此充滿希望。

撰稿、攝影:大西成明

標題圖片:菊池和子手扶健身房裡配置的骨骼與肌肉模型

大西成明 [作者簡介]

攝影師。1952年出生於奈良縣。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系畢業。一直以「生命」與「身體」為主題進行拍攝。寫真集《象耳》獲得日本攝影協會新人獎(1992年),《地球生物會議》海報獲紐約ADC賞金獎(1997年),雜誌連載《醫院的時代:醫院抒情曲》獲講談社出版文化獎(2000年),寫真集《浪漫複健》獲林忠彥獎和早稻田新聞大獎(2008年)。原東京造型大學設計專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