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社團:亞裔多數選區 人口達51%才具政治聲量

對於各界紛紛推出多種版本的芝加哥選區重畫地圖,爭取落實芝城第一個「亞裔多數(過半)」選區的「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創辦人陳增華說,亞裔居民過去十年激增超過三成,人口占芝市約7%,而已在芝城有30多個「族裔居民過半選區」的非裔與拉美裔,至今還在為保留、增加其多數選區激戰,仍在爭取「從零到一」的亞裔,尤其沒有理由放棄實現「多數亞裔選區」的目標。

選區重畫可以說是「政治權利十年一次的大洗牌」,選區地圖的變化,將左右區長的權力,更將影響居民的權益,因此每當到了重畫時刻,幾乎每個區長及社區組織都會進行激烈角力。

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非裔人口在過去十年減少了10%,而芝市「非裔多數選區」現有18個;拉美裔過去十年人口增加了5%,該市「拉美裔多數選區」現有13個;目前市議會拉美裔小組(Latino Caucus)希望將其多數族裔選區,由13個增加到15個,而人口減少的非裔小組(Black Caucus),則希望保留目前18個非裔多數選區。

陳增華說,亞裔人口過去十年從14萬5000人增加到19萬人,激增了31%,更是芝加哥所有族裔人口增長冠軍,但目前芝加哥市50個區中,沒有一個亞裔多數選區,市議會50名區長中也沒有一名亞裔區長。

「其他少數族裔是在為雙位數的多數族裔居民選區而戰,而我們還停留在為打破掛零而奮鬥的階段」,陳增華說,早從90年代,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就一直在朝將華人聚居處畫入同選區而努力,幾十年來,終於等到今年在華埠、橋港區、麥金利公園等地的華人與亞裔人口,足夠畫成一個「亞裔居民過半」的選區,「假使可以畫成51%的亞裔居民區,為何要接受47%的亞裔居民區?」

陳增華表示,「族裔多數選區」意味著該區的某個族裔居民人數超過半數,代表著一定的政治聲量,這也是為何非裔﹑拉美裔為了其多數選區激烈交戰的主要原因。

11區區長唐信提出的新選區地圖版本,將華埠併入11區令人欣喜,但亞裔選民47%並未過半,這與當初民間籌組創立的「芝加哥選區重畫諮詢委員會」(CARC)的亞裔選民48%初版地圖類似。

經過華埠更好團結聯盟號召社區與其他組織的爭取,CARC後來推出了51%亞裔選民的新地圖,該亞裔多數區包括華埠、阿默爾廣場(Armour Square)以及部分橋港區、麥金利公園區;地圖北到芝加哥河、東到克拉克街、南到波斯路(Pershing Rd.)、西到西方大道(Western Ave.)。

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執行主任陳本恩說,聯盟已與30位區長先後協商聯繫,並取得許多區長的口頭支持,此外,議會「非裔小組」與「亞裔小組」也陸續公開承諾,將支持「亞裔多數」的新選區地圖。

距離12月1日議會表決日不到兩周,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呼籲華裔民眾,踴躍向全市各區區長表達落實「亞裔多數選區」心聲,讓這個延宕已久的夢想能於今年實現。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美反對南韓半導體設備輸中國 戴琪:恐成國安隱患
洛檢方指華資Hometown Inn 犯罪案多成公害
32歲男在賓州車站地鐵站休息 無故遭刺頸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