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變裝皇后:變裝讓我解放自己

Sina小時候想要的第一個玩具就是芭比娃娃,然而生為男兒身的他,因不符合性別主流的預期,自小學三年級起,便被班裡的同學指指點點,叫他「娘娘腔」;在中國深圳長大的Sina沒有想過,從小被壓抑的自己,有朝一日能畫著精細雕琢的妝容,戴上閃耀的首飾,穿著裙子在紐約的俱樂部表演,以張揚且毫無畏懼做自己的姿態,贏得台下的喝采。

2017年,正值實境節目魯保羅變裝秀 (RuPaul's Drag Race)大熱全美,剛剛大學畢業的Sina受到節目裡妝容誇張的變裝皇后的啟發,也開始試著戴上假髮,學著變裝皇后的樣子為自己化妝,這對從小被壓抑自己同性取向的Sina來說,是個新奇但又興奮的體驗,「就好像我創造出了一個新的人格,從而帶出了我性格裡的其他部分」;漸漸地,Sina發布在社群媒體上的變裝照片收獲了一些關注,也逐漸有了作為變裝皇后,在俱樂部表演的機會。

變裝(Drag)通常指的是由男性打扮成女性的模樣做娛樂表演,源自1920年代從紐約開始的舞廳文化(Ball Culture),而如今的變裝秀,同時也因魯保羅變裝秀而成為被更多觀眾熟知的表演形式;這一風靡紐約地下性少數群體的亞文化,以舞蹈、走秀等形式同時體現與諷刺各個性別及社會階層。

社會學家們普遍認為,儘管人們的生理性別(Sex)分為男性、女性這樣的傳統二元性別,但更廣泛意義的性別(Gender)則是一種社會屬性,而穿梭在男性和女性這兩種形象之間的變裝皇后,就是對二元性別的叛逆者與挑戰者。

●「我們生而赤裸,其餘一切都是變裝」

如今的Sina不僅是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碩士畢業生,也是一名平面設計師,他在業餘時間裡還是會在各個俱樂部裡做變裝表演,Sina直言很感謝變裝;平日裡他或許對生活有種種焦慮,很容易在意別人的目光,但一旦換上進入變裝的人格,Sina就會獲得無限的力量,「我的朋友都和我說,天哪,你一變裝就好像什麼都不在乎,變得好自信」。

魯保羅變裝秀的創始人曾說過,「我們生而赤裸,其餘的一切都是變裝」,對於Sina來說,從小在保守的環境裡長大的他,面對不同的人總是會戴上不同的面具,這是他面對種種打壓習得的應對方式;作為男同性戀者,Sina還未向父母出櫃,哪怕是面對他們,他依舊會選擇呈現父母所期待的形象,「(然而)很多時候,和爸媽交流的我已不是我,他們認識的我其實已經不存在了。」

●「希望能做更多喚起觀眾共鳴的表演」

Sina的名字來源於英語中代表中國的前綴「Sino」,而Sina當初挑選這個名字作為自己的變裝皇后藝名,也是想以一種含蓄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華人身分;Sina說,主流的變裝皇后表演如今還是以英文歌曲,及像碧昂絲(Beyonce)這樣的歐美明星作為靈感;可他想要嘗試表演中文歌曲,與華人觀眾產生更多的共鳴與連結,「我也期待在舞台上看到更多華人變裝皇后表演京劇裡的旦角,這是我們的文化裡本身就有的變裝形式。」

今年4月,台灣變裝皇后妮妃雅(Nymphia Wind)在第16季魯保羅變裝秀中拿下冠軍,他在節目中的表演也融入了中國戲曲、珍珠奶茶等代表華人文化的元素,他的表演片段更是在社群媒體上斬獲數十上百萬的點贊,這也是節目自2009年開播以來,首次出現的東亞冠軍皇后;Sina見證了從十幾年前美國性少數群體裡仍對亞裔抱有歧視,到如今亞裔能通過變裝表演展現自己文化的歷程,「雖然我們可能還是沒有別的群體聲量高,但也逐漸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網購受騙 向銀行申訴錯過時效 華人花錢買教訓
華裔無照攤販 遭法拉盛街霸暴力討錢
紐約市公布49路段限速20哩 未來將設「區域慢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