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夜店疫後狂歡 新舊文化矛盾再起

疫情之後,越來越多年輕人將華埠作為潮流聚會地,老居民憂心生活質量。(記者張晨╱/攝影)
疫情之後,越來越多年輕人將華埠作為潮流聚會地,老居民憂心生活質量。(記者張晨╱/攝影)

「這關乎社區的生活質量。」居住在華埠擺也街(Bayard St.)30年的居民陳舉文說,去年6月紐約市因疫情首次推出戶外餐廳項目,引來多番投訴;一年過去,紐約州又在日前宣布取消多數防疫規定,遊客與年輕人紛紛湧入,酒吧餐廳變得異常火爆,民眾雖開心看到復甦,但生活品質降低也是外人無法理解。

轄區內接到最多投訴的是位於擺也街的日本餐廳Dr. Clark,由日本裔和白人老闆經營,據了解,樓上二樓租戶因無法接受嘈雜的環境而選擇搬離,但夜間吵鬧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改善,三樓的住戶也打算搬離。

華埠酒吧「地下室」(Basement)在疫情鬆綁後變得異常火爆,每周五、六晚,上百年輕人摩肩接踵直至午夜,外面也有人排隊進入或等電召車,幾乎占滿人行道。

這其中也涉及大麻以及醉酒後的治安問題,不少周圍居民表示雖「地下室」隔音做的尚可,正常經並不會導致擾民,但周末顧客在外大聲吵嚷的情況屢見不鮮,群聚但缺少防疫也讓人憂心。

陳舉文表示,華埠的建築緊湊相鄰,兩個街區的建築背靠背而立,老舊的結構常連鄰居「掉落硬幣都聽的一清二楚」,擔心這個夏天心急回歸正常生活的人們會愈加放縱。

社區人士陳家齡則表示,華埠作為百年老社區,疫情後新舊文化的衝突開始顯現,商家疫期慘賠、疫後急復甦,年輕人迫不及待的外出玩樂,「老居民受不了,新一代太瘋狂」。

他表示,若回想一年前,所有人的目標都是振興社區經濟,不少華裔二、三代挺身而出,試圖為生養自己的社區獻上一份力;「他們是狂歡的一分子,也是力挽狂瀾的一分子。」陳家齡說,許多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華埠需要新力量、新面孔,才是最有利的廣告。」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失蹤50天 華婦盧秀行屍體尋獲 25歲兇嫌被捕
暑期報復性旅遊害慘遊客 買了機票卻發現當地無車可租
Delta狂襲 美確診數2周漲166% 專家憂疫情重回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