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華埠商家紛關門 小販過道擺攤租金省一半

華埠路邊地攤販售的貨物很多。(記者楊青/攝影)
華埠路邊地攤販售的貨物很多。(記者楊青/攝影)

三年新冠疫情重創各地經濟,不少商家至今依然舉步維艱;利用街邊的擺攤生意,為洛杉磯華埠華人小販和部分年長華人自食其力,提供另類生存空間。人氣一度冷落的華埠,也因此增添許多生活氣息。

百老匯大道(Broadway),從50年代成立新華埠開始,就是當地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當地生活大半輩子的黃先生表示,80年代至90年代的華埠商家雲集,人氣鼎盛時,幾條主要大街每天門庭若市,至午夜依然燈火通明。不過這種鼎盛在新冠疫情期間跌至谷底,商家紛紛關門、居民搬遷、遊客流失,華埠景氣面臨挑戰。

「因為商家關門,我開始租用他門前的通道擺攤」,華人攤主胡先生在百老匯大道的街邊百貨攤面積不小,草帽、圍巾、太陽眼鏡、手包、兒童服飾、玩具等,琳瑯滿目。胡先生說,租給他地盤的華人商家,是華埠幾十年的老商戶,但近年因經濟不好、客流大減,生意實在清淡;可是房租卻要每月好幾千元,入不敷出只好關門。他每月花千元左右,租下店家門前的走道,做起街邊擺攤生意;每月租金千餘元,比正規租店經營至少節省一半,也給關門的業主一些補貼,各得所需。

百老匯大道兩邊的地攤,大多規模比胡先生的百貨攤小。很多華人年長者一輛小拉車、一張小板凳、幾塊塑膠布往地上一鋪,放上後院種植的各種蔬菜和多餘乾糧,或從洛杉磯水果批發市場進貨的水果、雜食,或綠色植物,就做起生意。

「沒有地攤費,免費」,年過七旬的華人地攤主周先生說,可能是洛杉磯市政府體諒民生,其所有在附近擺地攤,暫時都不用繳攤位費。「大家也沒有固定攤位,不過攤主們大都互相認識,大家約定俗成,誰也不搶誰的位置」。

周先生說,他幾乎每天都來擺地攤,販售後院種植的蔬菜,每個季節的出產不同,這段時間最好賣的是南瓜苗、龍鬚菜、日本枸杞葉、雷公筋等。每天清晨採摘的新鮮南瓜苗和龍鬚菜2.5元一把,20多把很快就能賣完。消費者幾乎都是老僑,也有專門來買的外地人。周先生說,他來自廣東,知道廣東人喜歡吃、會吃,很多老僑雖然離開家鄉幾十年,但對家鄉食材還是情有獨鍾,因此他種菜也是量體裁衣,「我賣的菜,你在超市買不到」,比如說他常年種植的雷公筋,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部分患有痛風的年長者,幾乎天天來買」。

延伸閱讀:

華埠擺攤薄利多銷 華人長者自食其力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地產稅、保險、物業費…房產持有費高 法拉盛全美第2
治安堪憂 時報廣場爆砍人 紐約社區收恐怖威脅
AI教母李飛飛:用登月思維 保持美國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