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孚:越南廠產能保守規劃 今年有日韓專案挹注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8日電)鎂鋁合金機殼廠華孚今天召開股東常會,總經理甘錦添說,投資越南廠有很多政治因素,產能規劃會相對保守一點,近年華孚積極拓展東北亞市場,今年應該會有來自日韓車廠的新專案貢獻。

華孚近年來擴增產能,馬鞍山廠及含山廠分別於2021年及2023年10月完工,當塗廠將於今年第4季完工並正式量產。新設華孚越南廠預計於2025年第4季完工落成,提供客戶中國以外地區生產解決方案。

甘錦添接受媒體採訪指出,越南廠產能規劃尚未全部完成,土地面積約8.9萬平方公尺,足夠好好運用,但還是要看客戶需求,尤其越南投資「確實有很多政治因素」,甚至美國選舉也會影響,因此越南廠產能規劃相對保守一點,不像先前在中國投資已經對未來數年有明確布局。

中央社記者詢問未來華孚在中國及中國以外產能分布,甘錦添表示,目前沒有相關數字,不過確實有客戶提醒需要先做規劃。

他說,華孚的歐洲客戶營收占比約46%,未來貢獻會持續增加,因為歐洲車廠對鎂鋁合金的導入比較積極,傳統汽車結構例如座椅、支架等產品,換成鎂鋁合金的話,馬上可以大幅減少重量。

甘錦添指出,華孚針對北美傳統車廠去年耕耘很久,已經有不錯成果。另外在東北亞市場,針對日韓車廠也耕耘了3到4年,今年應該會有新專案挹注。

談到毛利率從2023年約30%,降到今年第1季約26%,甘錦添表示,影響因素很多,其中一項是新廠準備量產前的額外成本,包括設備測試、更多人員進駐及客戶認證等成本,相關影響會持續到第2季。

華孚董事長蔡豐賜指出,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創立公司後,為自己帶來巨大財富,也讓百年汽車產業產生驚天動地的變化。

他說,電動汽車帶動的零件輕量化,以及汽車座艙內智慧化所需要的零件,是華孚過去幾年業績成長的主要動力,華孚車載機構業績占比已達91%,「這樣的趨勢和成長動力,目前還沒看到減弱現象」。

不過,蔡豐賜觀察,近兩年汽車廠市占率版圖有相當大的變化,去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1名國家,主要因為電動車,中國廠商比亞迪也取代特斯拉成為電動車市占第1名。中國快速崛起,對全球市場衝擊非常大。

蔡豐賜說,華孚是供應鏈一部分,在美中角力衝突下,供應鏈必須有「中國+1」或「台灣+1」增加替代生產基地的思維,尤其台海被認為是不穩定的地方,不僅電子業這樣看待,汽車業也是如此。

華孚近年積極切入車用機構件,帶動產品組合改善及毛利率好轉,2023年合併營收約新台幣57.74億元,年增39%;稅後淨利8.03億元,年增1.48倍;每股盈餘4.17元,年增1.28倍,為近7年新高。

華孚2023年車載機構業務已占營收91%,其中純電動的新能源汽車機構業務占營收53%;3C產品及工業用機構業務約占營收9%。(編輯:郭無患)11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