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兒福32年改革歷程 紀錄片「韌性」首映

馬修斯(左一)表示,兒童和家庭福利系統的完善,不只是政府某個部門的工作,需要全社區齊心協力。(記者張筠/攝影)
馬修斯(左一)表示,兒童和家庭福利系統的完善,不只是政府某個部門的工作,需要全社區齊心協力。(記者張筠/攝影)

記錄華府「兒童及家庭服務局」(Child and Family Services Agency)32年改革歷程的紀錄片「韌性」(Resilience),28日在華府歷史悠久的Miracle劇院首映,市府官員也到場分享關於兒童福利系統改革的心得與見解。

該紀錄片講述1989年的「LaShawn vs 華府市長包瑟」訴訟案,一名四歲的兒童當年被放在華府兒童及家庭服務局長達兩年多,被迫與家庭分開,沒有得到良好的照顧,因此市府面臨法律挑戰,華府兒童福利系統的漏洞也浮出水面。

華府兒童及家庭服務局主任馬修斯(Robert Mathews)表示,此案反映了華府對於寄養、領養兒童的服務曾存在缺陷,部分社工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無法確定何時將有需要的兒童轉置於市政府的照顧之下,另外還有社工不知應將新來尋求幫助的孩子安置在哪裡,此外華府兒童及家庭服務局過去也曾經歷床位不足的嚴重問題。

面對法律挑戰,聯邦法官任命了一名家庭監察員,專門監督華府兒童及家庭服務局的工作,在過去32年內敦促該機構大幅提高服務品質,也改善資源分配,讓更多家庭獲得兒童照顧資源,該機構也與其他社會工作部門和非營利組織聯繫起來,完善服務網絡。

華府兒童及家庭服務局已於2022年12月與原告達成和解,法官也表示市府的服務模式已成「全國模範」,馬修斯說,華府如今對家庭、兒童的支持與保護,已與30多年前完全不一樣;華府市長包瑟(Muriel Bowser)也通過聲明表示,此案推動華府完善對家庭和兒童的照顧,讓更多民眾能在華府獲得家的感覺。

馬修斯說,市府30多年來的付出讓公眾更了解,兒童及家庭服務局的任務,不是將孩子從有問題的家庭中帶走,而是應該與家庭合作,在解決家庭問題的同時,確保孩子們能獲得溫暖、安全的家庭照顧,或是為他們找寄養家庭,或是邀請社工來協助原生家庭,「我們只有真正了解每個家庭的需要後,才能為孩子們提供切實的保障。」

馬修斯舉例稱,有部分兒童曾因為家長抽大麻而被帶走,「但孩子被迫與親生父母分離,無法在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對身心健康也有危害」,市府期待此作品所紀錄的成功改革,能為其他郡市提供借鑑,避免錯誤,「更重要的是,為有困難的家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包括從社區招聘可信任的社工,平時與經濟有困難的家庭建立聯繫,從而步步引導他們解決問題。

此外也要改善家長對政府的信任,讓民眾可放心的求助政府,不用擔心自己的孩子被突然帶走,「完善兒童和家庭福利系統,不光是政府某個部門的工作,而是需要全市社區的合作。」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2張社安金支票 12月要發了 這2個日期入帳
孟格辭世/數十年只住同一棟房子 不換屋背後竟有這層涵義
中國黴漿菌疫情延燒 未來2-3周達高峰 美歐拉警報